白癜风有什么危害 https://m.39.net/disease/a_9435029.html

据webofscience 数据统计,合校20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SCI/SSCI论文在数量、质量及影响力等方面都取得较大幅度提高。

  论文数量逐年稳步攀升。截至年9月2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年累计发表SCI/SSCI收录论文篇。从发文数量看,合校时的年全年发表SCI/SSCI收录论文仅有11篇,年突破篇,年突破篇,年突破0篇,年突破篇,大约每五年上一个大台阶;从发文趋势看,-年增长较缓,-年增长较快,年后发文增长迅速,这与该校自年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密切有关。

  论文质量逐年提高。发表期刊的影响影子和分区是衡量期刊论文质量的两个重要参数。从影响因子看,高影响因子论文数量逐年增多,其中影响因子≧3的论文数量在年突破篇,年高达篇,到年突破0篇,近几年依然逐年递增;影响因子≧5的论文在年突破篇,年突破篇;影响因子≧10的论文也呈现出一直递增的趋势。

  从SCI/SSCI期刊分区看,Q1、Q2区论文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年后上升趋势明显;Q3、Q4区论文占比在年后呈下降趋势,说明我校论文发表数量稳步增加的同时论文的质量也在逐渐提升。

  论文影响力日益增大。论文的被引频次与H指数通常被用来衡量学术影响力。据统计,我校-年发表的SCI/SSCI论文的被引频次与H指数逐年增高。年SCI/SSCI论文共被引次,H指数为5。年发表论文被引次,H指数为59。高被引论文从年的不足10篇到年的篇。(注:年后的论文还未被充分引用,所以被引频次和H指数都偏低)

  学科竞争力显著增强。从ESI表现数据看,ESI全球前1%学科从无到有,达到7个。年,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年,新增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4个ESI前1%学科,农业科学跃居全球前1‰。年,药理学与*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详见图6)

往期回顾:

年国自然面上项目汇总(农学基础与作物学、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

年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汇总(农学基础与作物学、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小麦条锈菌致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课题组在小麦条锈病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郭*团队揭示小麦抗条锈病新机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小麦果皮花青素合成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小麦耐热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植物m6A进化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PNAS发表论文,有望创建新型植物真菌病害的生防因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宋卫宁教授课题组发表植物m6A综述文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奚亚*课题组初步揭示柳枝稷幼苗缓慢发育的分子机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孙广宇教授团队在《植物病理学年评》发表综述论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PNAS发表论文,有望创建新型植物真菌病害的生防因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解析小麦赤霉病发生过程中的分子识别和信号传导机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现杨树生长的“氮”相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管清美教授课题组在苹果耐旱研究中取得进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天两篇论文在Nature子刊在线发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自噬提高苹果抗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苹果耐低温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四个苹果新品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现玉米种子棉子糖生物合成调控新通路春天的种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花椒进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丹参次级代谢调控中取得新进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葡萄霜霉菌抗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cd/11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