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高血脂的成因复杂,但多与饮食失节、肥甘厚味过度摄入导致脾胃受损有关。当脾虚不能正常运化时,水谷精微输送受阻,易聚湿成痰,进而阻滞气机,使得血运不畅,脉络涩滞,痰瘀互结而致病。因此,中医治疗高血脂,重点在于健脾祛湿、疏肝补肾、活血化瘀。

之前我曾接诊过一位患者王先生,他的血脂检查结果显示总胆固醇高达11.2mmol/L,甘油三酯为6.5mmol/L。王先生体型偏胖,平时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且缺乏运动,常有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他偏好肥腻、烧烤等高油盐食物,并喜欢饮酒。他常感到乏力、胸闷、嗜睡,并伴有头晕目眩的症状。观察其舌苔薄腻,舌质淡胖,有齿痕印,脉细滑。

经过详细的辩证分析,我认为王先生的病情属于脾虚气虚,痰浊瘀阻。为此,我制定了化瘀泄浊的治疗方案,并为他开具了茯苓焦术汤。该方剂包括丹参、生山楂、葛根、决明子、茯苓、炒白术、泽泻、柴胡、何首乌等药物。其中,葛根、泽泻、决明子有助于升清降浊,山楂、丹参则能消积化瘀,茯苓、白术健脾除湿,柴胡疏肝调气,何首乌滋补肝肾。这些药物共同作用,既能有效化浊降脂,又能通过调节肝、脾、肾的功能,达到标本兼治、防止疾病复发的目的。

王先生服用茯苓焦术汤7剂后,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明显减轻。我嘱咐他注意节制饮食,少吃肥腻食物,减少饮酒,并在原方基础上进行加减,继续服用1个月。经过复查,他的血脂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总胆固醇从11.2降到4.1,甘油三酯从6.5降到2.7,各项症状均有减轻。经过半年的随访,王先生的血脂水平保持稳定,未再复发。

本案例再次证明,中医对于高血脂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健脾化湿、化瘀泄浊的治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血脂水平。然而,需要强调的是,高血脂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患者积极配合,调整生活方式,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等。同时,中医治疗也需个体化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我是广东省名中医叶穗林,如果你也有相似的问题,可以和我聊聊。#优质作者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cd/16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