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特色,中成药作为中药之一已成为我国临床医生防治缺血性中风经常使用的药物,尤其是不少西医医生临床中也经常使用。浅谈中医辨证论治理下使用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中风。

中风病急性期多以风、火、痰、瘀证候要素为主,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多逐渐转为痰、瘀、气虚、阴虚证候要素为主,血瘀证候要素贯穿该病全程。

1.中脏腑

1.1痰热内闭证(阳闭)

临床表现:符合缺血性中风中脏腑的诊断,多见鼻鼾痰鸣,面红身热,气喘口臭,躁动不安,舌质红,舌苔*腻,且满足内火证证候要素评分≥10分,痰湿证证候要素评分≥10分。

治则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中成药示范推荐:安宫牛*丸、苦碟子注射液。

临证备要:该证候多见于急性期,当以醒神开窍为其要,神志转清后可按中经络辨证论治。安宫牛*丸因含朱砂、雄*,主要成分为 汞和 砷,现代药理实验表明, 汞、砷等在体内有不同程度的蓄积,主要分布于肝、肾、脑等组织,因此不宜大量长期使用以神志转清即可减量或停止;禁用于中风阴闭证、脱证。

1.2痰蒙神窍证(阴闭)

临床表现:符合缺血性中风中脏腑的诊断,多见痰多色白,面色苍白,手足不温,静卧不烦,肢体软瘫,舌色暗紫,舌苔白腻,且痰湿证证候要素评分≥10分,内火证证候要素评分10分。

治则治法:温阳涤痰,醒神开窍。

中成药示范推荐:苏合香丸。

临证备要:该证候多见于急性期,当以醒神开窍为其要,防止转成脱证,神志转清后可按中经络辨证论治。

1.3元气败脱证(脱证)

临床表现:符合缺血性中风中脏腑的诊断,多见气息微弱,目合口开,大汗淋漓,二便失禁,脉微欲绝。

治则治法:扶助正气,回阳固脱。

中成药示范推荐:参附注射液。

临证备要:该证候多见于危重阶段,需积极综合抢救。

2.中经络

2.1痰瘀阻络证

临床表现:符合缺血性中风中经络的诊断,多见头重昏沉,痰多而黏,舌质暗,舌苔白腻,且痰湿证证候要素评分≥10分,血瘀证证候要素评分≥10分。

治则治法:化痰活血通络。

中成药示范推荐:脉血康胶囊,丹红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

临证备要:该证候临床最常见,可见于中风先兆、急性期、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而中风先兆、急性期多使用中药注射剂,恢

复期和后遗症期多使用口服药。

2.2痰热腑实证

临床表现:符合缺血性中风中经络的诊断,多见腹胀便秘,甚则大便几日不解,痰多而黏,舌质红,舌苔*腻,且痰湿证证候要素评分≥10分,内火证证候要素评分≥10分。

治则治法:化痰泄热通腑。

用药指导:具有化痰通腑或通腑泄热或化痰通腑泄热作用的中成药可应用于此证型。

临证备要:临床发现缺血性中风患者急性期便秘现象高达一半以上,中医认为六腑以通为顺,腑气的通畅与否对中风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具有重大影响。中风急性期病人及时恰当地运用化痰通腑法,使糟粕浊*之气从下焦排出,一定程度上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该证候多见于急性期,中经络、中脏腑均可见到,可与其他证候兼见,药物亦可间断使用,以大便每日1-2次为度。

2.3气虚血瘀证

临床表现:符合缺血性中风中经络的诊断,多见气短乏力,心悸汗出,手足肿胀,面色晦暗,口唇色暗,大便溏泄,舌色紫暗或瘀点瘀斑或淡,边有齿痕,舌苔薄白,且气虚证证候要素评分≥10分,血瘀证证候要素评分≥10分。

治则治法:益气活血。

用药指导:具有益气、活血或益气活血作用的中成药可应用于此证型。

中成药示范推荐:脑心通胶囊。

临证备要:该证候多见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脑心通胶囊内

均含有水蛭、全蝎、地龙等虫类药,不宜大量长期服用,不良反应与服用方法有关,空腹用药易导致胃部不适,避免空腹给药可以减少或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怎样治白殿风
要治白癜风哪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cd/2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