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阴阳083律
天地阴阳—0.83律 易经卦象,九五为飞龙在天,用阳用在九五吉! 用阴用满六,肾气盈、阴形足,利、永、贞! 天地阴阳的平衡比值=5/6=0.83 河图中,天地之数,阳25,阴30,合为55 天地阴阳的平衡比值=25/30=5/6=0.83 由此可以得到如下个方面的结论: 药能阴阳平衡点0.83律。比如*连用量6克的时候,干姜的用量为5克,则为平衡用量。药能是按照每一味药物的药能指数乘以其重量确定,即加权值。指数 是6, 是0。比如生甘草有清热作用,归于凉性药物,但是接近平性,其指数是能1/6。10克生甘草的阴药能是10*1/6=1.7。肉桂的药能指数6,那么10克肉桂的药能是10*6=60。三桂安和丸的阳药能比阴药能,加权平均值比约为0.8数值。 所以中医治疗、保健、养生,阴阳药物配比的平衡点不是1:1,而是0.83:1(阳药能/阴药能),“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中医治疗内源性疾病,要注意阴阳药能比的控制范围,稍有不慎,门户洞开,乱象横生。外源性疾病,可以不考虑药能比的控制,而是以经典临床理论与方剂为参考。如果要参照药能比,可以用三分法简略计算。而内源性疾病以六分法为基准。如果科技的进步达到极其高的水平,还有中药生产、制作的过程精密度达到理想水平,可以使用9分法,甚至可以是64分法。 六味地*丸药能比 阴性药 重量 药能 指数 阴性药 能值 阳性药 重量 药能 指数 阳性药 能值 牡丹皮 3 4 12 山茱萸 4 2 8 茯苓 3 4 12 山药 4 2 8 泽泻 3 4 12 地* 8 1 8 36 24 比值 0.67=4/6 注释:六味地*丸药能阳数为四、阴数为六的话,按照乾卦九四为“或跃在渊”,正是适合养阴为用。有可能宋代钱乙是按照易经推算,从张仲景的金贵肾气丸变化而来。 金匮肾气丸药能比 阴性药 重量 药能 指数 阴性药 能值 阳性药 重量 药能 指数 阳性药 能值 牡丹皮 3 4 12 山茱萸 4 2 8 茯苓 3 4 12 山药 4 2 8 泽泻 3 4 12 地* 8 1 8 附子 1 6 6 肉桂 1 6 6 36 36 比值 1.00=6/6 注释:金匮肾气丸阳药能和阴药能各为六,说明“用乾,见群龙无首,吉”、“用坤,利、永、贞”。有水中生火的含义。仲景很可能用易经推算出配方比例,方法应该和笔者不同,但是殊途同归。 据此两点注释来说,治疗内源性疾病的药能比控制范围为0.6~1之间。如果低于0.6,达到3/6=0.5,则出现阳数为少阳3,则易有枢机之变,阴阳开始发生逆乱;如果药能比值大于1则可能发生“亢龙有悔”热极生寒的乱象。 金元时期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说法,有了理论依据。相比上古时期,现在自然界阴性物质大大减少。水泉消失,庶草和林木减少和退化。人类效法天地,所以阴少阳多,成为生活常态,内源性疾病愈来愈严重。 历史上易经是否来源于河图、洛书之争论,有了数字论证。从中医理论上来讲,河图是正常生理之像;易经是正常生理和病理之像,可以参合推算。 阴药能指数和阳药能指数的数据库尚未建立。目前以经验值估算。如果以现代药理学进行试验建立数据库,存在二元和三元的不统一。如果进行这样的项目工作应该考虑如下几个中药配合中的基本特性:“动态性、连续性、协调性、周期性、整体性”。 药能指标简表建立原则:1,1,使用六分法。 阳性药物尽力使用奇数。阴性药物尽力使用偶数。但是阳性药物有育阴作用的,或者含有偏下作用的,热性厚重的、动物药,可以使用偶数。阴性药物有发散作用,或者作用位置偏上的可以使用奇数。 峻药不入表格,不适合内源性疾病使用药物不入表格。 主要根据药典中:温、微温、平、辛、微寒、寒的经验值进行草编。草列如下,仅做参考。 药能指标简表(恒新堂草啟) 解表药1 阳性药物名称 药能指标 阴性药物名称 药能指标 备注 桂枝 6 薄荷 1 紫苏 3 桑叶 1 生姜 3 菊花 2 蝉蜕 1 葛根 2 柴胡 3 淡豆豉 2 阴性清热药药能指标2 知母 6 栀子 6 天花粉 2 决明子 2 阴性清热燥湿药药能指标3 *芩 5 *柏 6 *连 6 椿皮 4 阴性清热解*药药能指标4 连翘 6 野菊花 6 板蓝根 4 马勃 0 青黛 6 重楼 1 蒲公英 6 白花蛇舌草 4 紫花地丁 5 山豆根 6 土茯苓 2 阴性清热凉血药和清虚热药药能指标5 生地* 4 青蒿 4 牡丹皮 2 地骨皮 4 赤芍 2 润下药和辅料药能指标6 药物名称 药能指标 药物名称 药能指标 备注 火麻仁 0 郁李仁 0 蜂蜜 0 酸干酪 0 棕榈蜡 0 祛风湿药药能指标7 阳性药物名称 药能指标 阴性药物名称 药能指标 备注 独活 3 桑枝 1 蕲蛇 4 乌梢蛇 1 木瓜 1 蚕沙 1 五加皮 2 桑寄生 0 狗脊 2 温性化湿药药能指标8 苍术 5 佩兰 0 厚朴 3 砂仁 3 广藿香 2 凉性利水渗湿药药能指标9 茯苓 4 蝼蛄 3 猪苓 4 荠菜 1 泽泻 4 车前子 4 生薏苡仁 2 茵陈 2 熟薏苡仁 0 虎杖 2 玉米须 2 葫芦 2 热性温里药药能指标10 马六甲朝天椒 3 吴茱萸 6 干姜 6 胡椒 6 桂皮 6 花椒 6 肉桂 6 行气药药能指标11 阳性药物名称 药能指标 阴性药物名称 药能指标 备注 橘皮 1 枳实 1 木香 3 枳壳 1 佛手 1 川楝子 4 香橼 1 乌药 5 柿蒂 0 玫瑰花 1 温性消食药,驱虫药药能指标12 生山楂 0 鸡内金 0 熟山楂 1 槟榔 3 莱菔子 1 止血药、活血药药能指标13 阳性药物名称 药能指标 阴性药物名称 药能指标 备注 三七 2 益母草 4 川芎 3 郁金 2 延胡索 5 丹参 1 姜* 5 穿山甲 2 桃仁 1 番红花 1 炙草红花(知母、黑豆炙) 2 川牛膝 0 怀牛膝 0 鸡血藤 2 王不留行 0 莪术 3 三棱 0 水蛭 0 化痰药药能指标14 阳性药物名称 药能指标 阴性药物名称 药能指标 备注 半夏 5 桔梗 2 天南星 5 川贝母 2 白芥子 6 浙贝母 3 旋复花 1 竹茹 2 竹沥 6 天竺* 4 昆布 2 止咳平喘药药能指标15 阳性药物名称 药能指标 阴性药物名称 药能指标 备注 苦杏仁 2 枇杷叶 1 紫苏子 1 桑白皮 2 紫苑 1 白果 1 安神药药能指数16 阳性药物名称 药能指标 阴性药物名称 药能指标 备注 柏子仁 1 酸枣仁 1 远志 1 合欢花 0 朱砂 待定 待讨论 磁石 待定 待讨论 龙骨 待定 待讨论
待定 待讨论 平肝潜阳药、息风止痉药和开窍药药能指标17 阳性药物名称 药能指标 阴性药物名称 药能指标 备注 天麻 0 石决明 生4,煅2 僵蚕 0 珍珠母 生6,煅3 全蝎 0 刺蒺藜 0 蜈蚣 3 钩藤 1 石菖蒲 3 地龙 4 补虚药药能指标18 阳性药物名称 药能指标 阴性药物名称 药能指标 备注 人参 2 西洋参 2 *参 1 太子参 1 *芪 2 生甘草 1 白术 5 生地* 4 山药 1 生首乌 2 白扁豆 1 阿胶 0 炙甘草 1 南、北沙参 2 大枣 3 玉竹 2 饴糖 3 麦冬 2 鹿茸 6 天冬 2 益智仁 5 石斛 2 肉苁蓉 5 百合 2 杜仲 3 白芍 1 龙眼肉 2 *精 1 核桃仁 2 枸杞子 2 当归 2 女贞子 2 熟地* 1 龟甲 3 炙首乌 1 鳖甲 3 桑葚 2 黑芝麻 0 冰糖 1 收敛固涩药药能指标19 阳性药物名称 药能指标 阴性药物名称 药能指标 备注 五味子 1 五倍子 待定 山茱萸 1 莲子心 3 覆盆子 1 桑螵蛸 0 海螵蛸 1 金樱子 0 莲子 0 莲须 0 芡实 0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cl/125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为您揭秘流传百年的糖尿病药方
- 下一篇文章: 中医偏方高血压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