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前线编辑部人民前线

“强军有我、使命在肩”系列谈(8)

文丨山人

首先,我们认识两个名词。

什么叫国家?

西方现代国家学说的奠基者霍布斯说:

当人人难以自我保存时,人们便自觉自愿地放弃权利开始缔约,指定一人或多人组成集体,来代表他们的人格,将自己的意志服从于集体意志,将自己的判断服从于集体判断,在此基础之上实现联合,这就是国家。

什么是国家安全感?

国家安全感,就像阳光、空气,我们不会刻意提起它,但我们都明白,没它,不行!国家安全感,是一个国家给予年轻人的礼物。简单地说,当战机呼啸而过时,我们不是被巨大的轰鸣声吓得东躲,而是迫不及待地跑出去一睹其风采,这就是国家安全感。

今天,可能大家对“国家”“国家安全感”这两个名词没有多深的概念,但要知道年前,这两个词上面写满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中国就是破茅草房子,谁都敢踹”

年初,作为战胜国,北洋提出“废除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由权”等七条合理要求。可是,弱国无外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所有权益。

打败了,我们割地赔款;打赢了,我们还是割地赔款!就是这么窝火。

这让我想起,二战时希特勒讲过的一句话,“苏联就是个破茅草房子,我一脚就踹倒他。”

当时的中国,才是个破茅草房子呀,谁都敢上来踹一脚。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写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耻辱。

穷则思变!以奕?、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指出中国的问题是——器不如人。结果在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随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认为“制不如人”,提出君主立宪制,结果也以失败告终。

……

他们都在寻找一条能够摆脱衰亡的路径,但他们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民心。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个精神匮乏的民族,无论他的身体有多么强壮,也不过是被砍头的对象和麻木的看客而已”。

“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说这话时,孙中山该是多么绝望。

广东三元里抗击英军,大多数民众都在远处观战,根本没有国家观念。英军登陆后,民众主动向其出售蔬菜、牲畜和粮食。

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只要给钱,民众争着帮助联军运送物资。联军攻到了北京,因为城高池厚攻不进来,附近居民向联军提供消息,甚至帮助联军填平壕沟、绑梯子、扶梯子……

南京保卫战中,一到晚上,一些汉奸竟用火把、手电筒引导日军飞机轰炸弹药库、兵营等重要目标。

国,是谁的国;家,是谁的家?!

几年前,在《报》看到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一段话值得我们反思:假设八国联军、英法联军再进北京,大小汉奸们会不会“箪食壶浆,以迎师”?假设甲午战争、抗日战争重新打响,“维持会”“皇协军”会不会再度登场?

检视中国的历史,多次民族劫难并非败于异族外寇,而是败于汉奸。

“居其地,而献其土,视为不忠。食其禄,而弑其主,视为不义。”忠奸正伪是中国人最基本也是的道德命题,难道我们都做不好吗?

“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民族英雄杨靖宇用生命回答了在那个年代最难的问题:要不要做汉奸?

在被围困数日之后,一个叫赵廷喜的同乡对杨靖宇说:“我看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杨靖宇沉默一会儿叹道:“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美国建构主义鼻祖亚特山大温特曾说过:“一个国家在生存、独立和经济财富这3种利益之上,还必须加上第四种国家利益,那就是集体自尊。”

杨靖宇,为那个时代保留了最后一块遮羞布,也是从那一刻,唤醒了“国家”意识。当四万万同胞有意识地团结起来,胜利也就没有多么遥不可及。

八年抗战、三年内战、……中国不是一个人的中国,是所有中国人的中国。终于,中国人民选择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攥指成拳。如今,中国的力量足以守护好自己的国家。

近段时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为推卸自身疫情防控不力的责任,转移国内矛盾,纷纷甩锅中国,甚至地向中国索赔。

滑稽至极!他们非但不感恩中国以停滞经济为代价,为世界抗击疫情争取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为解决抗疫难题提供了一份答案,反而把中国当成冤大头,肆意抹黑。

怎么想的?难道仍把中国当成八国联军侵略时的破茅草房子,随便踹?

多年了,该醒了!

“洋大人的时代,过去了”

不仅仅美国等西方国家要醒醒,我们中的极少数人也要醒醒:洋大人的时代,该结束了!

前段时间,某报纸刊发了一篇报道,其中几个细节在网友中引发争议。

“有的‘老外’一次只买4片面包,确保每天吃新鲜的,我们就每天送上门。”

“‘老外’要喝桶装纯净水,一次性购买了4大桶,我们就帮他一桶一桶从小区门口扛到楼上。”

“有一位外国友人买了大件物品,没有电梯,我们硬是派了两个人抬上4楼、送进家里。”

“有个小年轻酷爱淘宝,我们有一天帮他送了20多趟快递……”

说实话,看完这篇报道,我脑海里闪过一句话:典型的低级红黑。

是,中国人好客,但不能把对外国人的服务,当成炫耀的资本,一度连外国人都发现,“外国人”这个身份能给他们带来许多便利,甚至在网络上,出现了一种外国人代替报警的服务!

说实话,没必要把外国人捧那么高,对他们搞特殊就是对同胞的贬低。

时代变了!这里没有租界了,无论是谁,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就要遵守中国的法律。

的时代,来了!

曾经,我们自嘲:我们发明了火药,却只用来放烟花炮竹;我们发明了指南针,也是用来看风水……

如今,我们把先进的技术运用到各个领域,中国高铁、中国重工、北斗导航、5G技术……

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的GDP增长了多倍,被称作“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

我们欢呼,我们庆祝,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未来的路,道阻且长。

早在年,工信部长苗圩就道出了实情,“中国制造”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西方工业也没有衰退到依赖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仍处于第三梯队,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要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要再努力30年。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富和强是两回事,当初的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都很富足,现在呢?满目疮痍!

一直很喜欢这句话:军人在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外交官也不能在谈判桌上拿到。

的时代,需要的军人守护。

他们用青春为祖国描红

米,这是中国边防哨卡的海拔,比珠峰大本营还要高出米。

9年前,7名先遣队队员顶风冒雪挺进喀喇昆仑之巅,在寸草不生的雪原扎下3顶帐篷,让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海拔米的河尾滩哨卡。

可能大家对米没什么概念,听完这名先遣队员的自述,或许会有更直观的印象。

“大家忍着强烈的高原反应,吃了丹参滴丸缓解缺氧症状。砸地钉时,已经没有人能抡得起大锤。指导员坐在地上,抓起石块一下一下使劲砸着地钉。当五星红旗飘扬在河尾滩时,我们完成了先遣建卡的任务。那一刻,我哭了,眼泪冻在睫毛上……”

米是一个高度,衡量着共和国军人对祖国的忠诚度。

之前看到一名戍边军人的留言:为界碑描红是无比神圣的事。当我们在界碑前拿起笔的时候,描画的仿佛是祖国的轮廓。

前段时间,一段阿拉山口边防连官兵迎着12级大风上哨楼的视频火了,虽然只有短短的15秒,却牵动着14亿中国人的心。

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是问自己:“军人”两个字究竟有多重?直到我一次次听到“来了,我们就有救了”,我明白,这两个字等于14亿人的身家性命。

心理学家赫伯特奥托讲,普通人一生只使用能力的4%。我想,军人不是“普通人”,在某一个瞬间,他们甚至是%,要不为什么军人可以创造那么多奇迹。

中国梦,交给中国军人守护,一定会梦想成真。

写在最后

每个人都应该有“国家”意识,否则国家就像一个破茅草屋子,谁都敢踹一脚;国民就像一盘散沙,风吹四散;汉奸更是多如牛毛。

年前,那个年代的青年为了民族尊严,走出学堂、走出工厂、走上街道,经过近百年的抗争,我们有了“国家”意识,有了民族气节,但是那燃于五四的青年之魂不应该熄灭,那源于五四的青年精神不应该遗忘。

如今,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比以往更好的物质生活,为我们提供了的安全保障。我们,尤其青年一代,不能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所迷惑,也不能妄自菲薄热衷于洋大人,更不能丢弃灵魂丢弃信仰。

记住!民族复兴的重任,终究会落到我们肩上。

最后,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更多推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cl/17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