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惯了网络世界,总觉得自己过于平凡。抖音里人人都在讲自己的成功之路,雪球上到处都是千万级的大佬,这样的信息洪流让平凡的人难以自处。

很久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说起我从亏损到盈利是跨过了哪个坎,那个坎就是降低收益预期。

从微观上说,我接受了概率思维,不再追求每一笔交易的盈亏,改为年度统计。这个改变来自于对巴菲特50年收益率的观察,巴菲特这么多年的统计, 的特点就是亏损年份仅仅2年,并且亏损都未超过10%。

由此,我才彻底认识到“善战者无赫赫战功”的内涵,善于打仗的人,并不是真的没有战功,而是他们不打无准备之战,在开战之前就已经掌握了必胜的优势。以必胜之师打必胜之仗,在世人眼里没什么了不起。这也是巴菲特多次遭遇质疑的原因。

从宏观上看,意识到复利之难。将目标定位于15%的年化收益率。虽然过去几年实现了15%以上,但这在未来仍然是一个很艰难的任务。而这个艰难,不是像普通的工作,你努力就会实现。它需要你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并且随时可能连续5年甚至10年都无法证明这个方法可行,需要怎样的毅力才能坚定的走下去。

周末我研究了隆基股份,从隆基的网站开始,它的产品,单晶硅,电池组,电站。也研究了它的财务,看到这些年的利润大幅增长,也看到年利润下滑,通过寻找,得知利润下降原因是用将近80亿购买了大量的原料,可以用到年底。

也看到它连续几年的快速增长之下,现金流都非常差,不断的遭遇质疑,且不断的融资,年现金流才变好。看到机构预测年利润达到亿,现在市值亿,按照未来利润计算,估值可以到20倍市盈率。看起来还不错吧,高增长,新兴行业,2年后市盈率到20倍。

可是这样的研究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我们怎么确定2年后市场没有饱和?怎么确定2年里蓝海不会变成红海?怎么确保一个制造业企业净利润率长期维持将近20%?又怎么能确定这个企业2年后不会成为那些估值只有10倍市盈率的普通制造业?

当年的天士力也敢和片仔癀较较劲。

那个时候股价呼呼的涨,我也很好奇丹参滴丸,当时的想法就是这么牛的股,这个药应该挺神奇的,买了一些给家里老人吃,有没有效果说不清楚。

当时,股市有中药五虎的讲法,云南白药、天士力、东阿阿胶、同仁堂、片仔癀。

现在的五虎,有两个半都不太行。我记得市场上有一些价值投资者,对这五个有很深的信仰。

信仰这个东西,确实不靠谱,中国平安也是很多人的信仰,未来会不会像同仁堂,甚至天士力,没有人可以确定。很多事情的发展都远超大家的想象。

股票真的很难,我从来不敢对某一只股票疯狂的吹捧,有时候觉得太多的人过于自信,我发自内心的羡慕,人活着如果没有信仰,没有自信,会缺少幸福感,做个无知快乐的人,未尝不是幸运。

今日今时,无数的人问过我一类问题,为什么没有茅台,为什么没有招行。我无论解释多少次,都无法让所有人都明白,什么叫后视镜。大家无法想象今天看起来的垃圾股,在当年那个岁月也被无数的人贴上过必赚的标签。乐视网曾经涨了那么多倍,当时的人都是傻子吗?

茅台,五粮液,在年市盈率8倍,当时的人都是傻子吗?如果5年后茅台跌到10倍市盈率,一定又会有人说那些50倍还不卖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股民们面临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市场,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国运分析,趋势分析。。。这一切在我看来终归落脚在一个词:靠天吃饭。

如果要找几个确定性很强的逻辑,我支持以下几个:

1:在10左右市盈率,买入沪深指数基金,长期持有,未来忽略牛熊,在下一个10倍估值处继续买入。买入尽量使用超长期资金,如无需要尽量减少卖出操作。未来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每年靠分红,或者靠卖出部分作为回报。(其他指数,例如中证红利,也是一样道理,只是估值区间不同)

2:合法的情况下,使用尽量多的身份证开户,尽量开通创业板和科创板,进行新股申购。新股这些年一直在补贴股民,这个福利不要就太亏了。

3:买高分红企业。将所有股票按年度利润排序,年全部A股利润不足4万亿,其中4大行利润合计就近一万亿。它们足够安全,是国家的根本。同理,这些利润排序出来的前30家里,找到股息大于5%的,分散买入,就可以保证实现5%以上的年度现金流。这是最基本的收益。

人的能力有大小,认知有范围,我就是那个平凡的小散户,周末一点想法

洛阳小散户

感谢对作者的资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cl/8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