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五脏气虚,再来说一下五脏阳虚,其实气虚、阳虚是有一个量变、质变的关系。气虚为阳虚之渐,阳虚为气虚之极,气虚日久损伤阳气就会出现阳虚,所以气虚多兼阳虚,阳虚必有气虚,从药物来说,补气的药也多具有补阳的作用。

心阳虚证,其实就是心气虚证+寒症,阳虚则寒,心阳气除了推动脏腑正常运行之外,还具有温煦脏腑的作用,心阳虚不能温煦机体,就会出现畏寒、肢冷、心胸疼痛等症状。其病因病机、类证鉴别略过。重点说一下心阳虚的治法。

心阳虚证,治宜温补心阳,代表方是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合保元汤(人参、黄芪、肉桂、炙甘草),作为心阳虚证的基础方,其和治疗心气虚的养心汤(人参、党参、黄芪、桂枝、茯苓、远志、小麦、炙甘草)相比,加强了温补之力。

心阳虚证因其特性,常会兼加四种兼证:寒凝、水饮、脾肾阳虚、血瘀等。

1、阳虚则寒,心阳虚会出现寒凝心脉,寒凝心脉不通则痛,会出现心胸疼痛,治疗应当加入川椒、吴茱萸、细辛、附子以温经驱寒止痛。

2、心阳虚,则为其所不胜(肾水)相乘,水气上逆,水饮凌心,全身或局部水肿,应当加入苓桂术甘汤或真武汤(白术、生姜、附子、芍药、茯苓)。

3、心阳虚迁延累及脾肾阳虚者,短气懒言,活动后胸闷明显,应当加入右归饮(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炙甘草、姜制杜仲、肉桂、制附子)。

4、心阳虚,鼓动无力,致使气虚血瘀,凝滞心脉,刺痛难忍,应合丹参饮(丹参一两檀香砂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pj/1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