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方妙用,治神经性耳鸣效果显著有效
中医学认为,神经性耳鸣属中医“耳鸣”范畴,病机多为心血不足,血不上荣于耳,加之生活压力过大,抑郁,暴躁,火气上逆,上壅于耳,清窍失灵,故耳鸣。 火盛加之心血不足,扰乱心神则睡卧不安。火逆于上,蒙于大脑,则见眩晕。 心主血,肝藏血,心血不足,肝气逆乱,则心失所养,肝藏血功能紊乱,故出现一系列心血不足、肝火上逆之象,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否有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其实现在,多数中医学者还是支持耳鸣为肾虚证,多以补养肝肾为主,但往往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基本都是辨证不准确所导致。 《明医杂著》曰:“耳鸣者,世人多做肾虚治,不效,殊不知此时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闭矣”。 在针对耳鸣耳聋的中医调理方法,我的一位老师总结出了一套方子,是以炙甘草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化裁而来的,基本方组如下: 炙甘草、生姜、桂枝、西洋参、生地黄、阿胶、麦冬、火麻仁、龙胆草、茯苓、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石菖蒲、葛根、甘草。 临床应用中加减: 若烦躁不显,大便正常兼肝肾虚者,去栀子、火麻仁,加女贞子、旱莲草; 若心血不足者,加龙眼肉、酸枣仁; 兼肾气不足者,去生地黄,加熟地黄、山药、菟丝子等; 中气不足者去泽泻、车前子,加升麻、桔梗; 兼瘀血者加丹参、桃仁、川芎等。 炙甘草汤是《伤寒论》名方,主要治疗病机为阴血不足,阳气不振,无力鼓动血脉运行,致血不养心诸症,其功效为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心阳。 同时辅以龙胆泻肝汤以泻肝火,清湿热。 两方合在一起,既能益气滋阴温阳,又能泻肝清热,酌加葛根升阳生津,石菖蒲开窍活血,全方清上调下,补泻适中,共奏调阴阳、滋气血、利肝胆、开窍之功效。 在老师的医案记录中,67位鸣神经性耳鸣患者,其中有22例完全治愈,27例显效(耳鸣大大减轻到偶尔发作),11例有效(耳鸣有改善,声音减轻,发作频率减少)。 当然,再好的方剂也不通用,而且有的人甚至连用都不能用,比如: 1.头部外伤梅尼埃病、听神经瘤及脑内肿瘤者; 2.客观性耳鸣、全聋伴耳鸣者; 3.合并有肝、肾、心、脑及血液病患者,恶病质患者,怀疑或的确有酒精药物滥用史者; 4.妊娠哺乳期妇女。 耳鸣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更多时候还是需要先给患者进行辩证,然后选用最合适他的方剂,再根据他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以达到对症的目的。 如果你也有耳鸣耳聋的问题,可以跟我说说,帮你辩证一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pj/16426.html
- 上一篇文章: 耳鸣顽固不好治名医王清任耳鸣听力下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