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说吃喝第五百零九期
吃喝是人生大事,人每天都离不开吃喝。人如果缺吃少喝,就会消瘦;人如果肥吃肥喝,就会发胖;人如果不能吃、不能喝或者吃不进、喝不进,那就会出大事! 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和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都有自己的吃喝习惯,同样,接受过不同教育的人在吃喝的认知也有很大差异。例如:刚出生的婴是靠吃奶度日;到了幼儿时期便学会了吃粥、吃饭、吃菜、吃水果;再后来就学会了吃肉;随着年龄的增长,到青春期之后,吃喝的欲望则变得越来越强烈,尤其对大鱼大肉、生猛海鲜、山珍海味,凡是没有吃过的东西都想要亲口尝一尝。不仅如此,只要是有借口,啤酒、果酒、白酒不喝到量决不下桌。唯有到老的时候,或者病的时候才知道收敛。相反,凡是有宗教信仰和懂得养生的人在吃喝上面都有节制。 吃喝的目的是为了存,而吃喝的实质就是为机体补充水分和能量。中国有一句话,叫“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生活在内陆的人则以粮食、蔬菜、水果为主。但是,在吃喝的问题上不同人有不同地解释,普通大众则仍然是摸着石头过河。 中医认为:食和药同源,许多食物也是药物,在食物和药物之间并没有明确地分界线。中药有“四性”和“五味”之分,食物也有“四性”和“五味”。中医的“四性”就是寒、热、温、凉与四时相对应,温热性食物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补虚的作用,适合寒证食用;寒凉性质食物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的作用,适合热证食用。中医的“五味”是辛、甘、酸、苦、咸,即五味入胃,分走五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四》又曰:“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按照中医的理论,生姜、紫苏、韭菜、大蒜、葱类、猪肝和牛蒡、洋葱、人参、藕、红薯、芋头、土豆等属阳,白菜、菠菜、卷心菜和*瓜、茄子、西红柿含等属阴,咸味的鱼类、蛤类、海藻类也属阴。苦味、辛味的食物属于阳性。 在食温方面中医最忌食过热和过冷,因为过热和过冷都会导致人体阴阳失衡。长期吃过热食物,容易造成口腔和食道损伤,也容易引发口腔炎、食管炎、胃炎等病征。长期过寒食品,可导致消化道的温度急骤下降,从而造成胃功能失调。为此,中医建议在吃饭前先喝热汤,然后细嚼慢咽。 相反,西医认为:选择食物,关键是注重食物的维生素、矿物质、 以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含量和总热量。美国农业部年发布的《食物金字塔指南》就是指导美国公民正确选择食物的标准。该金字塔建议人们油脂类每天25克,奶制品每天克,豆制品每天50克,鱼禽肉蛋每天要吃~克,蔬菜类每天要吃~克,水果类每天要吃~克,五谷类食品每天要吃~克。 由于这个金字塔一味强调“脂肪有害,碳水化合物有益”,因而时隔13年后美国农业部又提出一个新金字塔。新塔建议公民合理摄入健康脂肪(如橄榄油、菜籽油、大豆油等液体植物油)和健康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片和糙米等全谷类食物),多食果蔬,适量摄入健康蛋白质(坚果、豆类、鱼类、禽类和蛋类),尽量少食红肉、*油和精制谷物(包括精米和精面)、土豆和糖。新指南还建议多数人应摄入多种维生素和适量饮酒。 在食材的选择上,东方与西方存在着巨大差异。东方注重食材的品种,即多材、多样、多味。西方则注重营养的搭配和加工。东方的食材包括了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山上长的、陆地种的几乎应有尽有,而西方的食材则是在牛奶、*油、香草、鸡蛋、蔗糖、小麦粉和猪肉、牛肉、蔬菜、水果等。有报导指,北美地区的13种食材可做74.4%的菜肴;而东亚地区的三个美食网站就收集了道菜谱。导致东方与西方巨大差异的原因就是数千年前中国的祖先为了疗疾祛病尝遍了百草,同时也为拓展食物的来源开创了先河。 中国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有: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芥子、*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有: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熟地*、鳖甲。本人认为:不管人类可食用的食物品种有多少,其来源无非是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和动物的肉体。此外,再加上菌类植物和动物的分泌物,如蜂蜜。 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又离不开阳光、空气、土壤和水。因此,无论是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都是阳光、空气、土壤和水所合成的能量物质。正因如此,植食动物食入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把植物能量转化为动物能量;肉食动物食入了动物的肉体,又把一种动物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动物能量。 人是杂食动物,无论是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还是动物的肉体,包括昆虫和菌类植物,只要是能咀嚼、好消化、易吸收、无*、无副作用就都可以成为人的食物。联系上世纪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人没的吃,常以野菜、草籽、草根、树皮、玉米叶、玉米杆、玉米芯为食,人照样也能活过来。再看那些在地震中被困废墟的人,他们渴了喝尿、饿了吃自己的屎,是不是也可以保命?既然是这样,人还有什么不可以吃? 按照中医的说法,人不可以乱吃,必须按阴阳五行律选择食物,也就是热者凉之,寒者温之;实者泄之,虚者补之。那么在中医还没有惠及的国家,人们都不按中医的说法吃喝,他们的健康状况并不一定就比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差。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部分人遇热就中暑,遇凉就感冒!也有一些人吃热性东西就便秘,吃凉性东西就拉稀!还有一些人吃少一点就饿,多吃一点就胀!他们动一动就上喘,走一走就心慌,这都是体质差的表现,也是适应环境能力差的表现,是病态。 一个健康人,应该是在零下30多度不感冒,在零上40多度不中暑!吃凉吃热一个样,少吃多吃都健康!因此,无论是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和动物的肉体,包括昆虫和菌类植物,只要是好消化、易吸收,无*、无副作用皆可为食。就连*蛇、蝎子、蜈蚣都可以成为美味佳肴,人类还有什么不可以吃?只不过人们对食物的质要有选择,同时对摄入的量要进行控制。 其实,人体有很强的能量储备能力,即在食物充足的时候以增加脂肪的形式进行储备,在食物匮乏的时候再把脂肪调出来供机体所需。这就是食物充足时变胖,食物匮乏是变瘦的根本原因。 一天我在市场上买菜,身边的一位大姐问我:“苦瓜是不是可以减肥”?我说:吃什么都可以增胖。要减肥,就少吃一点。真是的,要减肥想的还是吃!似这样能量摄入不减,体内的脂肪如何能去掉? 在喝的问题上,有人建议一天至少要喝八杯水,有人建议多喝茶,有人建议喝果汁,有人建议喝菜汁,有人建议喝矿泉水,有人建议喝乌梅水,有人建议喝蜂蜜水,有人建议喝橄榄水,有人建议喝酸奶,有人建议喝西瓜汁……。总之,喝法与吃法一样又多又混乱! 其实,人体的细胞代谢一是需要氧气,二是需要营养,三就是水。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营养由食物提供,水则由大自然提供。除此之外,细胞代谢再也不需要其它物质。 水喝到哪儿去了?答案是:喝进了胃,然后一小部分水被胃毛细血管吸收;大部分水又随食物进入到小肠;小肠中的大部分水通过肠壁毛细血管网进入门静脉;再经肝过滤进入主静脉并参与血循环;而血液中的多余水分,则经皮肤汗腺和肾脏离开血液,排出到体外。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水都有调节机制。人体缺水,就会口渴,这是人的本能。如果此时喝水,不仅解渴,也在为机会补充水分,满足细胞代谢需要。可是,有人说喝水排*,多喝水多排*。对于这类宣传,要加小心!不渴时喝水、喝酒、喝饮料、喝果汁,是不是在给自己增加负担?如果喝的是纯净水还好,数小时会自然排掉。如果喝了乙醇(酒)、化学添加剂(各类饮料)、或者是对细胞代谢的有害物质,那就得不偿失。所以,在喝的问题上,一是要喝白开水,二是渴时才喝、不渴不喝、解渴为止!如果不是这样,最终受到 的只能是自己。 姚大鹏,一九六零年生,号诗坛一怪,中国中医研究院进修班结业,四川大学成人教肓药学专业毕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气功师进修班结业,现中医药研究员,高级中医师,高级中药师,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针灸师,中诗论坛新诗研究版编辑,中国流派网诗歌论坛原创版编辑,世界生态诗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ps/10954.html
- 上一篇文章: 健康科普祛寒湿温脾胃之要药高良姜
- 下一篇文章: 以难以降落闻名的机场以及它们稀奇古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