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多次中医益气活血止衄治愈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www.pfzhiliao.com/ 患者孙姓女,20岁。近三天鼻中出血4次,量不很多,无先兆。大便调,无鼻干燥感。食纳一般,月经正常。 检查:鼻中隔左偏,左鼻腔中隔前下方有出血点并结血痂。舌淡红,微暗,有瘀点,脉弦细。诊断为鼻中隔偏曲、鼻衄。证属气虚夹瘀。 治疗:拟益气活血止衄,以止衄散加减:黄芪,赤芍药、生地黄,阿胶(烊化兑服),白茅根、丹参,当归、白术、川芎、陈皮、木通。水煎服,每天一剂,分二次服,连服七剂,一直未再出血。 顽固性鼻衄是指患者无明显诱因的反复鼻衄,在临床中排除器质性病变。笔者应用止衄汤加减治疗该症获得明显疗效。现报道结果如下: 1临床治疗 本组收顽固性鼻衄30例,年龄35~47岁,平均年龄39岁,以上病例均为男性,病程1周~1月。在门诊及入院后反复填塞5~10次,平均3.5次,行血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在正常范围。血色素均低于11g/dl,凝血功能在正常范围,肝功能轻度异常5例,其余正常,尿常规正常,血压波动在正常范围。上述病人在入院后再次鼻衄时表麻下行鼻内镜检查,出血部位隐蔽。多疑为中鼻道或嗅裂区出血,而且出血呈间歇性,多发生于凌晨4~5点,此时测血压均在正常范围,患者鼻衄前多出现五心烦热,血涌至脑门感,脉象多细数、舌苔腻黄、面色无华、心悸、心慌、语言低微、气促、头晕、精力不支、便秘结。 2治疗方法 处方:生地黄50g,半夏20g,桑白皮30g,柴胡30g,金银花15g,栀子15g,白茅根30g,连翘15g,侧伯炭15g,玄参15g,牡丹皮15g,仙鹤草30g,黄连6g,大黄6g,气虚者加用党参30g,白术20g,黄芪15g,便秘结者加麻仁丸,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0天。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痊愈:鼻衄停止1年无复发,好转:鼻衄停止或次数及量明显减少。无效服药1周临床症状无改善。 治疗结果:经过3天-1周服用,痊愈13例。好转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 4病案举例 一男42岁,患者每年冬季均在一时期反复发作鼻衄入院后行鼻腔多次填塞,给予抗炎止血药治疗,痊愈后出院。又再次入院症状与上次入院相同,反复鼻衄,鼻内镜检查多次未见明显出血点,患者发病时五心烦热,血涌至脑门感,紧接鼻衄。患者心理压力较大,症见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苔黄腻,脉细数,血压90/70mmHg,血细胞,白细胞正常范围,血红蛋白6.7g/dl,证属血热妄行,灼伤阳络,迫使血溢脉外而行,故用清热凉血法治之,止血滋阴,患者存在气虚之症,故加用党参30g,白术30g,黄芪15g,补精益气固脱。3剂后患者明显感五心烦热消失,鼻衄次数减少,连服10日后神气俱佳,痊愈出院。经1年多随访无复发。 5体会 鼻衄属中医学“血证”范畴,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逊常道,上溢于鼻窍所致。《灵枢?百病始生篇》曰:“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云:“脏腑有热,热乘血气,血性得热即流溢妄行,发于鼻者,为鼻衄。”在该书卷四中又说:“肺主气开窍于鼻,肝藏血,血之与气相随而行,俱荣于脏腑,今劳伤之人,血虚气逆,故衄,衄者,鼻出血也。《景岳全书血证》将引起出血的病机概括为“火盛”及“气虚”两个方法,其机制为(肺、胃、肝)火热偏胜,迫血妄行,血溢脉外而行,出血日久,导致血虚,因虚生瘀。故治疗应宣肺疏肝、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佐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止衄方中玄参、生地养阴凉血;半夏降气、引血下行;桑白皮、金银花、白茅根清肺胃郁热;柴胡疏肝清热;牡丹皮凉血散瘀;仙鹤草、侧柏炭止血;大黄、黄连泻火、凉血、通便。全方配伍合理,疗效确定,尤其是对顽固性鼻衄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郑重申明: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ps/16383.html
- 上一篇文章: 疏调云讲堂第九十七期疏调气机与中医养
- 下一篇文章: 运动神经元病吃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