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以下是其人工种植技术介绍:

选地整地

丹参适应能力较强,最好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

种植前先深翻土壤30厘米左右,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作基肥,然后耙细整平,做成宽1.2-1.3米的畦。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将种子用40-50℃温水浸泡4-6小时后捞出,置于催芽箱中催芽,待大部分种子露白后,均匀撒播于畦面,覆盖0.3-0.5厘米厚的细土,稍加镇压,保持土壤湿润,10-15天左右即可出苗。

分根繁殖:在秋季收获丹参时,选择直径0.7-1厘米、健壮、无病虫害的根条,剪成5-7厘米长的小段,每段带有1-2个芽。在3-4月,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20-30厘米开穴,穴深5-7厘米,将种根斜插入穴中,芽头向上,覆土压实,浇水。

田间管理

间苗定苗:种子繁殖的幼苗长到5-10厘米高时,进行间苗,拔除过密的弱苗。当苗高15-20厘米时,按株距15-20厘米定苗。

中耕除草:在丹参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无杂草。中耕深度以不损伤根系为宜,一般为3-5厘米。

追肥浇水:在丹参生长旺盛期(5-8月),每亩追施复合肥20-30千克,可在行间开沟施入,然后覆土浇水。干旱时要及时浇水,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田间积水。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丹参主要病害有叶斑病、根腐病等。叶斑病发病初期,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防治;根腐病可在发病初期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灌根防治。

虫害:虫害主要有蚜虫、蛴螬等。蚜虫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防治;蛴螬可用90%敌百虫晶体倍液灌根防治。

采收加工

一般在种植后的10-11月,丹参地上部分枯萎后采挖。将丹参挖出后,抖去泥土,除去茎叶和须根。

洗净后,在阳光下晾晒至半干,然后集中堆闷“发汗”3-5天,再晾至全干即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ps/16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