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先谈医录中草药煎药方法的改进
李宁先教授讲座现场 中草药煎药方法的改进 作者:李宁先 作者按:文中提到的泡药方法近二十年经本人和两千多朋友临床验证效果良好,且简单方便。有朋友与煎药方法进行过比较,此方法药效更好,因为药气不会跑掉,泡药时间更长更彻底。 给药方式是中医药物动力学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 一、不同给药方法的比较 目前,利用中草药治病,人们给药方式主要有:口服、外敷、肌注、静脉注、灌肠和栓剂等。口服和外敷研究时间最长,实验最多,使用最广,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只是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有些人吸收西药采用注射给药方法后,将中草药也采用注射方式给药而产生的。以下分别简介其特点,灌肠和栓剂需要专业人员操作,自学中医的人,一般难用到在此不做介绍。 1.口服 这是中医中最常用、最悠久、最成熟的给药方式。口服药效的快慢与药物的剂型有很大关系,中药口服药的剂型通常有水剂、膏剂、散剂、丸剂四种方式。 (1)水剂 水剂根据浸泡溶剂种类不同,分为酒药和汤药。 ①酒药是利用中草药中的有效药物成分多为天然有机化合物,它们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用高度白酒(一股用含乙醇50%以上的水液)浸泡中草药,将其中有效药物于酒中,制成药酒,供口服。 ②汤药是利用沸水(或热水)浸泡中草药,使其中有效成分溶于水中,形成汤药供口服。 由于水剂(酒药和汤药)中,有效药物都以溶解分子状态存在,因此口服后很容易被肠胃快速吸收而生效。其区别在于酒药中会包含一些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醇水液的药物分子,其药效应比汤药稍好,还有白酒本身具有良好活血、化淤、通经、活络的作用,但由于是在常温下浸泡,一般浸泡时间较长,不宜现泡现用。另外,由于大量乙醇的存在,对于一些喝酒过敏的患者不太合适。另外药量容易受到酒量限制。 由于汤药可以现泡现用,使用方便,药以分子的水溶液状态存在,易快速吸收,所以实际生活中,多以汤药形式给药。 (2)散剂 散剂即将中草药粉碎成细粉,供口服。口服后需要在体内首先经过浸取、消化,然后被胃肠吸收、生效。它的吸收、生效比水剂慢,另外还受不同人体肠胃功能好坏的影响。其优点是携带方便。 (3)丸剂 丸剂是将中草药粉碎成粉,或将中草药浸泡液加入可食粉状物(如淀粉)吸附其中药物分子,然后加入不同的黏结剂,做成大小不同的药丸子。丸剂口服后,其中药物要消化吸收,首先必须将丸子破碎、分散、溶解。由于丸子破碎难易受丸化材料、丸子直径大小和成丸工艺不同而变化。因此丸型药剂生效作用最缓慢。固体片剂和丸型相似,只是成型工艺不同。 (4)膏剂 将中草药用酒或沸水(或两者分别浸泡后再合并),浸取的有效药物水液,浓缩成饱和溶液,然后加入一些一定粘度糖浆剂和混悬剂制成膏剂。膏剂由于糖剂和混悬剂存在,比水剂吸收慢,但相对于固体制剂(散,丸,片剂)有较好吸收性。 2.注射 注射给药方式,有两种:一是静脉注射,一是肌肉注射。它们的区别是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入肌肉,通过肌肉吸收逐步进入静脉血液。静脉注射是直接注入静脉血管。注射方式由于直接进入血管,所以药物生效非常快速,但是采用静脉注射这种给药方式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所给药物必须是一个已知的单一分子药物,而且这个药物进入人体血管后,它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已经十分清楚。它的药理、毒性、在人体各器官中的分布,它的排泄途径等情况,都研究得十分清楚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静脉直接注射。可是这种方式并不太适合于中草药的水剂,因为作为中草药,用药时多为复方,而复方的水剂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水溶液体系,要弄清其中存在的每一种分子,并弄清楚它们在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就是单味中草药的水剂也是含有几种或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分子的复杂体系。因为不同个体生物,在生长发育的生命过程中,易受外界环境条件变化,其体内所存在的化学组成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因此它的水提取物的内容也不同,也是极其复杂的体系。目前虽然有人对单味中草药水溶液提取物中某一或二个主要成分开展了人体药物动力学研究,但并不是整个水剂药物动力学研究,因此,将这种极其复杂面且组分不完全固定的未知体系的中草药水剂,采用静脉注射方式进入人体静脉血管,是十分危险的。在临床实践中也经常发现某种单一中草药(如丹参)水剂,注射人体后,有人感到正常,有人就有过敏反应,就是同一个人,有时正常,有时会过敏。医院,医院,大量广泛采用静脉点滴注射中草药水剂的给药方法是十分危险的,应该尽快改变这种给药方式,因为这种给药方法只适合单一的纯净的西药西医系统,并不适合于组分极其复杂而且并不完全固定的中草药系统。 3.外敷法 在人体外部给药法,主要适合人体外部局部疾病和一些毒性比较大的中草药给药方法。好处是可以使药物尽快直接达到病区,或可以直接随时控制调节一些毒性较大药物的用量。 另外,日常生活中的中草药水剂的脚浴、药浴,一般也可归类于皮肤给药方式之一,由于没有经过肠冒筛选,药物由皮肤直接进入身体,使用应慎重。 二、口服汤剂煎药方法的改进 从上述可知,在上述各种给药方式中,以口服汤剂给药法为最佳方法。因为它吸收快,生效快,危险性少,流行广泛,使用历史悠长。它可以实现中医的“一人一方,一时一方”治疗原则,但是与西药或中成药的散剂、丸剂、片剂相比,在具体服药操作上,显得比较麻烦,因为它要患者自己煎药,煎药需要自己准备工具,煎药过程一般煎二次,先大火,后小火,有些药要先煎,有些要后加……等,总之,比较烦琐麻烦,这一点也阻碍中药汤剂的推广,甚至中医学的普及和推广。 为了减少汤剂煎药麻烦,我根据现代化学理论对中草药煎药过程进行分析,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用沸水溶剂对固体内可水溶性物质的不断溶解、水解和浸取的过程。要保证这个过程正常进行,要保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必须维持溶剂水的温度近C:第二必须水与固体物充分接触;第三必须不断搅动。根据这种要求,我们对中草药浸取、制备汤剂工艺过程,按现代生活条件重新进行了设计: 第一,选用5磅真空保温玻璃瓶作为中草药浸取容器。它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不与中草药浸取药物产生化学反应,自己本身也不释放其他化学物质。另外,它还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保温作用,并且家家户户都有,市场上也容易买到,价格也比较便宜。 第二,以℃的滚开的开水,作为浸泡中草药的溶剂。 第三,将中草药放在保温瓶中,用近℃开水长期浸泡,边服边泡。替代先在大火,后小火维温浸取。 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将一付买来的中草药适当剪碎,放入5磅保温瓶中。 其次,烧一壶滚开的开水,迅速灌入装有中草药的保温瓶中。 第三,用长筷子搅拌10秒钟,然后用瓶塞塞好。等半小时后,可倒出部分汤药喝第一次,其余继续浸泡,直止喝完为止。为了防止中药变质,浸泡过夜后倒出药水,放冰箱保存,喝时加点热开水。 第三,喝完后,瓶中浸泡过的药渣加入自来水,然后将水与药渣一起倒出,如果一次未倒完,可重复多次,直到药渣被全部倒出为止。这种浸泡中草药的方法,对于一些易挥发的药物分子的中草药,由于是在一个封闭系统浸泡,不会跑掉,因此,不要后放。对于一些难浸取的中草药,特别是一些矿物药,由于高温浸泡时间长,而药物浸出水解,溶解时间长,药物浸出率会更高,因此,也不要先煎,先放。基于这两点,这种浸泡中草药方式比传统煮煎两次,每次半小时,先大火,后小火,有些药要先煮,有些药要后放,有些药又怕忘记了,又怕水烧干了、烧糊了,外溢出来,经常要人查看等,这种中草药浸泡方法操作大大简化而药效又大大提高了,同时可以节省大量燃料。 这种汤剂制药方式,首先由自己试验了一年,效果很好。后由夫人试验,效果也好。然后由全家人试验,大家都感到满意。感到效果很好,又方便,然后逐步向亲朋好友介绍推广。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已有几千人长达十多年时间改用这种方法吃中药了,大家一致反应非常好。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创举,对中药的推广是一个贡献。这种中药浸泡方法,把煎泡中药变成为一种泡茶喝的方式,大家十分欢迎。 关于浸泡与煎药相比药效是否提高的疑问,对于易挥发性组分分子来说,不跑掉这是常识,不用说。对于一般药物,我们选择二种药物:人参、红枣做比较。经过二次煮煎每次30分钟,我们取出人参和红枣,用口尝,还可以感到甜味,而开水浸泡后3个小时,任何药物都无味了,浸泡非常彻底。 小结 本文简述各种中草药给药方式的优缺点,推荐以汤剂为佳,并对汤剂制取工艺做了改进,既方便操作又提高了药物浸泡效率。 预知更多内容,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ps/16787.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鲜生地干地黄熟地黄的应用
- 下一篇文章: 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