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娃带你看贵港测一测春牛舞牛歌戏
嗨!小伙伴们,和和、田田又来啦!话不多说,下面我们直接进入今天的精彩内容。 田田,你知道吗?贵港有不少的地方民俗文化呢,有桂平春牛舞、平南牛歌戏、港北“蓝衣壮”、港南龙凤麒麟舞、覃塘“三月三”文化活动..... 我见过舞狮子、舞龙,舞春牛倒是很少见啊。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那下面就跟着我看看桂平春牛舞吧! 桂平春牛舞 春牛舞,也叫舞春牛,是一种民间演唱舞蹈。在贵港,春牛舞以桂平春牛舞为代表。春牛舞多在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进行表演,以此欢度春节,并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春牛”的牛头和牛身用竹篾编织而成,外面糊上纱、布等,再用布把牛头和牛身连接起来。舞春牛时,两人钻入布制的“牛”身内,一人握住“牛”头,左右上下摆动,后面一人拱背摇动“牛”尾。“春牛”后面还有一人身穿壮族服装,头包手帕,肩背木耙,跟在“春牛”后面,做耙田动作。 桂平春牛舞表演场景 我来给小伙伴介绍平南牛歌戏 平南牛歌戏 平南牛歌戏是深受当地民众喜爱的一种民间戏剧与娱乐方式。牛歌戏唱词多采用平南本地土白话,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谐趣,展现了人性的真善美。 年,牛歌戏入选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平南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牛歌戏之乡”称号。 平南牛歌戏表演场景林标信/摄 我带大家去了解港北区港城镇龙井村的壮族文化。 港北“蓝衣壮” 在港北区港城镇龙井村,居住着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壮族群体。他们至今还保留着先人的习俗,喜欢穿蓝色衣衫,妇女还要裹上蓝色头巾,人人以蓝为美,自称“蓝衣壮”。 龙井村壮族文化特色浓郁,其中的代表蓝衣山歌和壮族哭嫁歌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蓝衣山歌是起源于明末清初时期的一种古老曲调,壮族哭嫁歌是清朝初期产生的一种婚姻文化产物。 年,壮族哭嫁歌入选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歌场景霍伟林/摄 我带大家去看看港南龙凤麒麟舞,而且,年,龙凤麒麟舞入选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呢。 港南龙凤麒麟舞 麒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兽,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龙、凤也常用来象征祥瑞。 港南龙凤麒麟舞,流传于郁江南岸的木格镇、桥圩镇、东津镇、湛江镇、瓦塘乡等地,是一种拟兽类舞蹈。 龙凤麒麟舞表演场景韦伟海/摄 我带大家去看看覃塘“三月三”文化活动。 覃塘“三月三”文化活动 “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唱山歌是壮族群众最喜爱的文化活动之一。覃塘区是贵港市 的壮族聚居地,每逢“三月三”,壮族群众都自发地集结在一起,唱山歌、祭拜祖宗、吃五色饭。节日期间,人们结伴来到圩镇的大树旁边、小桥底下,或切磋歌艺,交流心得体会,或一展歌喉,相互对唱,用山歌歌唱*的好*策,表达获得丰收的喜悦之情,展现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团结友善、奋发向上的精神。 歌仙刘三姐的故事在八桂大地可谓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可是你知道吗?在贵港也有一位叫刘三姐的歌仙。故事是这样的:在贵港市石卡镇方竹村小学后山,有一座山名叫唱歌山,山上有两尊相对而立的石头,酷似刘三姐正与白鹤郎对歌。另外,在唱歌山附近还有刘三姐歌亭、刘三姐庙、刘三姐挑水脚印、覆船山等遗址。 覃塘壮族“三月三”上祀节邓福生/摄 小链接 歌仙刘三姐的故事在八桂大地可谓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可是你知道吗?在贵港也有一位叫刘三姐的歌仙。故事是这样的:在贵港市石卡镇方竹村小学后山,有一座山名叫唱歌山,山上有两尊相对而立的石头,酷似刘三姐正与白鹤郎对歌。另外,在唱歌山附近还有刘三姐歌亭、刘三姐庙、刘三姐挑水脚印、覆船山等遗址。 猜猜你不知道的“贵港之最”: 贵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 部县志——《桂平县志》,出版于年 贵港种植烤烟最多的县——平南县 广西 个人民公社——桂平的先锋人民公社,成立于年 中国羽绒之乡——港南区,其桥圩镇为广西 的羽绒加工基地 贵港最壮观的瀑布——位于桂平市西北部的龙潭瀑布,高35米、宽10米、落差23米 好了,今天的介绍就这么多,你还了解哪些关于贵港民俗文化的话题,请在评论区留言分享给大家吧! 贵港市情教育活动由贵港市委组织部、贵港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从发展贵港、文化贵港、胜景贵港、人物贵港、红色贵港、特产贵港等六个方面介绍贵港。 大家都在看又出实招!贵港重磅推出小区*建“红色一家” 贵港市第五期书记问效再度来袭,这一期问效主题是啥? 贵港未来几天雷雨+大风模式开启,出门请注意安全! 信息来源:《我美丽的家乡—荷城贵港》 图片来源:《我美丽的家乡—荷城贵港》 编辑出品:贵港市委组织部市远程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tp/10360.html
- 上一篇文章: 明天起,一起相约贵港这场梦幻的视觉盛宴
- 下一篇文章: 贵港ldquo荷城杯rdquo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