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丹参

赤参,红根,奔马草,紫丹参,大红袍,血参根,血山根,红丹参,赤丹参,

微寒,苦。归心、肝经。

活血祛瘀,除烦安神,消肿止痛。

本品有活血祛瘀、凉血消肿、清心除烦等作用,主要适用于血热瘀滞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腹部肿块以及产后瘀阻、恶露不尽、少腹作痛,并治因瘀血阻滞引起的脘腹或四肢炎节肌肉疼痛,此外还可用于痈肿疮*和阴虚烦热不安之证。

前人认为丹参能“补血”,且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的说法,其实为祛瘀通络之品,所谓能够“补血”实为“瘀血祛则新血生”之义,称其“功同四物”未免过誉。

有诗讲丹参:

赤参色合丙丁奇,

独入心家听指挥。

胎任死生俱有赖,

血随新旧总堪依。

排脓止痛功偏速,

长肉生肌效可期。

一味古称同四物,

妊娠无故不相宜。

以上这首诗对丹参进行了全方位的概况。

——丹参味苦微寒,无*,入心经。花红紫色,根赤色。色合丙丁,独入心家,专主血证。盖宿血宜破,新血宜生,生胎宜安,死胎宜落。丹参能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排脓逐瘀血,止痛生肌肉。止崩中带下,调经脉不匀。古称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为调经之神品,女科之要药。然其性长于行血,妊娠无故勿服,大便不实者忌之。?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并以丹参为正名,后世皆沿用此名称。又称“赤参”、“紫参”、“红根”等。又因其疗效好且快,又称“郄蝉草”、“逐马”、“奔马”。冬季采收质量较好,夏天采收质量较次,此与夏天花期不利于成分的积累有关。以根粗壮,皮色红,肉紫有纹,质燥体松,头大无芦者为 。?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源于《妇人明理论》,原书云:"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带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川芎、芍药故也”。?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虽是对丹参功用的过誉之词,但丹参在中药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1.活血祛瘀止痛:①用于血热瘀滞、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腹中包块以及产后恶露不尽、腹痛等证,可单用研末*酒冲服,或与其他活血药同用。②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可与川芎、红花、赤芍、降香同用。③用于肝郁胁痛,如胆囊炎、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可与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鳖甲、牡蛎、赤芍、青皮、陈皮等同用。④用于气滞血瘀性胃痛,见于胃炎、胃溃疡等,可与蒲公英、*参、川楝子、元胡、檀香等同用。

2.除烦安神:①用于热病伤营、心烦不寐,常与生地、玄参、犀角、麦冬、*连、金银花、连翘同用,如清营汤。②用于神经衰弱,症见失眠,头痛,眩晕,精神不振,可用本品研末泡酒服用。

3.消肿止痛:①用于痈疮肿痛,可与金银花、连翘、乳香、没药、山甲等活血解*药同用。②用于关节炎肿痛者,可单味30~60克水煎服。③用于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配活血化瘀药同用。

丹参与川芎,均为常用活血调经之品,皆可治瘀血诸痛、痈肿疮*、关节痹痛。然川芎辛温,活血行气,散寒止痛,以寒凝气滞血瘀用之为好;

丹参苦寒,凉血活血,通经止痛,以血热瘀滞用之为佳。川芎为血中之气药,能祛风止痛;丹参可养血清心以安神。

二者均人心肝经,但有一寒、一温,一苦、一辛之不同。丹参炮制后,其临证选择用法用量各异,炒丹参性温,养血活血,用于血虚经闭等;

酒丹参性温且散,活力增强,用于肝脾肿大、瘀血作痛;炭丹参活血止血,用于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鳖血制丹参,可入肝行血和防其苦燥之弊,用于肝血阴虚而成血瘀之证;猪心血拌丹参,可引药人心而养血,用治心血不足所致惊悸不眠、心烦神乱之证。

《本经》:“丹参,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一名谷蝉草,生川谷。”

《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

《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丹*。头痛,赤眼……。”

《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

《本草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tp/9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