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即脊髓灰质炎,是由特异性嗜神经病*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原,以夏秋季发病率 ,散发者终年可见。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发热,肢体疼痛,咽痛或感冒样表现,而无瘫痪,仅少数病例出现肢体麻痹和弛缓性瘫痪,小儿感染率高于成人,且部分患儿发生肢体麻痹和弛缓性瘫痪,故得名“小儿麻痹症”。现已实行预防接种,服3型活疫苗糖丸,大大降低了其发病率。中医认为是从口鼻而入的疫*时邪,先侵犯肺胃二经,而见发热、咳嗽、咽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继而疫*时邪流注经络,出现肢体疼痛,肢体麻痹和瘫痪。亦会出现邪*闭肺,痰涎阻窒而出现呼吸困难症,或邪入心包、引动肝风,出现嗜睡、昏迷、抽搐等,故属中医“痿病”“小儿中风”“软脚瘟”等病范畴。   方一   :脊髓灰质炎急性发热期   :石膏(先煎)15克,葛根、金银花、白芍各12克,*芩、甘草各9克,*连4.5克,蜈蚣、全蝎各3克。   :每日1剂,水煎服;并可随症加减。   :本方系中医院赵锡武教授经验方,各地报道用于临床均有较好疗效。曾用本方治疗32例,其中轻型10例全部治愈;中型13例痊愈7例,好转6例;重型9例痊愈5例,好转4例。一般轻、中型多在1个月左右即获痊愈(见:儿科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   方二   :小儿麻痹后遗症   :炙 、菟丝子、淫羊藿、川芎各90克,木瓜、制狗脊、丹参各克,人参、熟附子、姜*、蜈蚣、全蝎、天麻各30克,炙川乌15克,炙草乌9克,络石藤克,怀牛膝、僵蚕、蕲蛇各60克,当归克,蜂蜜克。   :上药除蜂蜜外共研末,与蜂蜜调匀制成丸剂0粒,备用。1-2岁者每次1粒;3-4岁者每次2粒;5岁以上者酌增。每日3次,空腹口服。   :小儿麻痹后遗症是一种治疗较棘手的病证,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健康,故当及时诊治。据报道治疗效果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似无关系,即使肢体失去自主运动能力者,仍有治愈希望,唯病程长者效果较差[见:浙江中医杂志,(10)]   方三   :小儿麻痹后遗症   :淮山药30克,茯苓、萆薢、肉苁蓉、杜仲、熟地*、锁阳、菟丝子、虎骨(豹骨代)、鹿筋(炒)、何首乌(炒)、白芍、黑枣(去核)各15克,知母、*柏(均盐水炒)、牛膝、砂仁各9克。   :上药17味,放锅内文火焙酥,共研末为粉,用罗斗筛过,蜜制为小丸,密封备用。小儿如不能吞服药丸,可用温米汤溶化服之,每日3次,每次3克。服药期间,忌吃酸性食物。   :本方医院刘凤谦教授之经验方,是从金刚丸、虎潜丸二方化裁而成。具有益肾、养肝、健脾之功效,而无偏热偏寒之弊,方药和平,久服无害(见:杜怀棠,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方四   :温经散寒,化瘀通络适用于早期小儿麻痹症。   :生草乌、干姜、桂枝、伸筋草、川芎、丹参、络石藤、鸡血藤各6克。   :将上药煎汤,待稍温后加白酒毫升没浴患处,每日1次   :川芎、丹参、鸡血藤活血化瘀通络;桂枝温经通络;伸筋草、络石藤祛风通络;草乌祛风通络;干姜温经散寒。摘自《浙江中医杂志》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偏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视频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小儿慢性腹泻内服及外敷方小儿遗尿效验良方、外敷方及偏方小儿脑积水内服及外敷方烧伤、烫伤效验良方跌打损伤效验良方大病必大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效验良方效验精方,简便效廉,对症择方,屡试屡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zp/1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