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邓铁涛老先生验方治疗冠心病和各
今天,我们来说说 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一个效果非常好的验方:温胆汤 温胆汤最开始出现是在《千金要方》里,组方:由枳实,半夏,陈皮,竹茹,甘草,生姜组成。 书中是这样介绍说: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为什么虚烦不得眠呢?这是胆寒的缘故。 所以,调理思路就是要去温胆,给这首方子起名也是温胆汤。 到了宋代,有个叫陈无择的医家把原方里大剂量的生姜改成4小片,然后加了茯苓进去,这是个改版后的温胆汤,可以治气郁生痰证 后来人们用这个方子的时候,发现可以调治很多的病症,而且疗效极好。 邓铁涛老先生在几十年行医的过程中以温胆汤为基础方,针对患者的不同病症,随症加减,效果良好。 与传统《千金要方》中的“温胆汤”相比,邓氏温胆汤更适合“气虚痰浊证”。 古方的作用是理气化痰,而邓氏的作用是“益气祛痰”,强调体质虚弱补气、增强体质的作用。 邓铁涛老先生研究发现“痰症”与“痰瘀相关”,重点在于心血管疾病防治,温胆汤适应范围很广。 邓氏温胆汤: *参(或太子参)18克,竹茹10克,牛胆星(或法半夏)10克,云茯苓15克,橘红10克,枳壳6克,甘草6克,丹参18克。 用净水mL,煎煮为mL;复渣用净水mL,煎煮为mL。 心血管疾病、精神科疾病、肥胖症、脂肪肝、疑难病症等气虚痰浊证者。 血液生化某些项目异常,如血脂高、血沉快、免疫亢进、尿酸高、血糖高、甲功异常等。 咳吐痰涎,有外感但不宜用感冒药者。 老年病,脉弦,便秘,舌苔腻,舌黯者。 邓氏温胆汤方解 为何橘红替陈皮? 橘红温燥之性胜于陈皮,有利气、消痰、兼发表散寒之功,外感风寒、咳嗽痰多者多用为宜。 枳壳与枳实的区别? (原方为“枳实”)枳实:利胸膈、体质好者用枳实,消食破滞用枳实。枳壳:利肠胃,体质虚者用枳壳,行气宽中用枳壳。 为何要加*参? *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参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强心、抗休克、镇静催眠的作用。 验方特点 本方是邓老研制出的防治冠心病的基本方。 他结合岭南土卑地薄,气候潮湿脾土易受困而聚湿生痰的特点,重视气虚痰阻在本病中的关键作用,治疗时主张益气除痰祛瘀,喜用温胆汤加参(*参、丹参),被同行推为邓氏温胆汤。 《千金方》中的温胆汤原方剂量生姜最重,邓老多去而不用; 而喜用橘红易陈皮以加强宽胸之力; 轻用竹茹意在除烦宁心,降逆消痞; 枳壳代枳实,是取其宽中下气,且其力缓不致耗气伤阴; 法半夏多改用胆南星或两者同用。 加*参以补气扶正,且用量以15~18克为宜,多用反而壅滞,不利豁痰通瘀; 若口干,改*参为太子参30克; 加丹参活血化瘀。 临床应用心得 临床使用,除用于治疗冠心病外,还可用于治疗各种内科杂症属气虚痰浊者。 根据经验,邓老温胆汤能除痰利气,条达气机。 补气喜选用*芪、五爪龙(即五指毛桃根),甚者加人参。 活血通瘀喜用失笑散,痛甚者加田七末,或云南白药之保险子。 兼脾虚者合四君子汤,气阴两虚者合生脉散; 气(阴)虚湿热者加太子参,石斛,薏苡仁; 心血管疾病加五爪龙(入气分),鸡血藤(入血分),五味子,麦冬; 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者加天麻,白术,钩藤,白蒺藜,生牡蛎或石决明; 精神科疾病者加夜交藤,酸枣仁,五味子,钩藤,石决明; 血脂高者加山楂,玄参,丹参; 甲状腺机能亢进者加山慈菇,玄参,浙贝母,百合; 动脉硬化,脉弦者加丹参,土鳖虫; 肢体疼痛者加威灵仙,老桑枝,杜仲,川续断; 大便秘结者,枳壳易枳实,加玄参,肉苁蓉; 尿酸高者加薏苡仁,玉米须,白茅根; 血糖高者加淮山,玉米须,*芪或五爪龙,白术; 舌质黯者加入生三七,路路通; 舌苔腻明显者加川萆薢,白术,薏苡仁; 随证加减,灵活运用。 推荐阅读: 艾灸真的没有副作用?你可能已经被伤阴了 阴雨天能不能艾灸?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重在分享交流学习,部分文字和图片源自网络如侵立删 ?整理编辑:天艾康 ?注意:防病治病仍需谨遵,请勿盲目试药,请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操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zp/1115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偏方
- 下一篇文章: 脑血栓神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