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分享浅议当前脾胃病的治疗下,药用部
原创衡阳王东海罾事物语-02-:18 收录于话题#东海医话个 浅议当前脾胃病的治疗(下) 王东海 通过前面的了解,我们已经知道脾胃阳气不足、脾弱有湿、脾胃虚寒,会引起肠胃脾的病变,脾胃阴不足(以胃阴不足为主)、胃经燥热同样会引起脾胃疾病,临床治疗上就不能不分别对待,这些都属于本经自病。 在脾胃二者的分别上,胃无病则能食;胃阴虚则易饥,然稍食即饱,或能食但难肥胖;脾阳虚脾病胃无病,则能食但易撑着,容易有饱胀感。临床上常常还需要考虑木克土、火不生土、土不生金等等涉及他经的证型。 脾胃病是与脾胃相关的许多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治疗阳虚脾胃病中成药: 理中丸、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虚寒胃痛颗粒、虚寒胃痛冲剂、温胃舒胶囊、气滞胃痛冲剂、健脾丸、人参健脾丸、葵花胃康灵、香砂养胃丸、养胃颗粒、养胃冲剂、疏肝和胃丸、保和丸、藿香正气丸、健胃消食片、元胡止痛片、补脾益肠丸、四磨汤口服液等等。 理中丸:炮姜、*参、白术、炙甘草。”理中”,“中”指中宫、中土,也就是脾胃。此药能温中散寒、健脾,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本方加附子,火土相生;若加附子肉桂更厚其火土相生之力,温暖脾肾。 禁忌:唯舌苔少、舌质绛色者应该禁服;舌苔厚腻而不水滑者,宜慎服。 参苓白术散: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功效:补脾胃,益肺气。适用于脾胃阳气不足引起的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 补中益气丸:*芪(蜜炙)、*参、甘草(蜜炙)、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此补益脾胃、健运脾胃、升提脾气中气之剂。脾虚腹泻、清气下陷者最宜。 虚寒胃痛颗粒:炙*芪、*参、桂枝、白芍、高良姜、干姜、炙甘草、大枣等。具有益气健脾、温胃止痛的功效。能治疗脾虚胃寒胃痛,症状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冷或空腹加重。本方与前方类似,多了一层由里达表的热性药力。禁忌如前药。 虚寒胃痛冲剂:白芍、干姜、*参、甘草、大枣等。能温胃止痛,健脾益气。主治症状如前药:脾虚胃弱,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冷或空腹痛重。 温胃舒胶囊:*参、白术、山楂、*芪、肉苁蓉等。能温胃养胃、益气止痛、暖阳。能治阳虚性质的胃胀、打嗝、纳呆、寒战、虚弱等症状,与前面几种药相比,加了温肾润大肠的肉苁蓉,消化肉积的山楂。 气滞胃痛冲剂:柴胡、延胡索(炙)、枳壳、香附(炙)、白芍、炙甘草。 功能主治: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主治:肝郁气滞胃痛者;其症状表现为胃脘疼痛而引两胁,胸痞腹满,嗳气频频,心情易抑郁或激动,脉弦。 禁忌:气郁化火而有热象者不宜服用;孕妇慎用;无气滞者不宜服用。 健脾丸:白术、木香、*连、甘草、白茯苓、人参、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脾胃阳虚,容易造成饮食停滞,治疗上需要补气健脾药与消食行气药同用,故用此消补兼施之剂,补而不滞,消积滞而不伤正。 人参健脾丸: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芪、当归、酸枣仁(炒)、远志(制)。与前面的健脾丸相较,去*连、甘草、神曲、麦芽、山楂、肉豆蔻,增加了芪归枣志这样一些补品,补虚力大消滞力减少,能补益心脾二经气血。 葵花胃康灵:白芍、白芨、甘草、茯苓、延胡索、海螵蛸、三七、颠茄浸膏。作用:柔肝和胃,散瘀止血,缓急止痛,去腐生新。此肝胃同治,理血之剂。 香砂养胃丸: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制)、香附(醋制)、枳实(炒)、豆蔻(去壳)、厚朴(姜炙)、广藿香、甘草。此香燥悦脾之剂,祛湿之力较大。 养胃颗粒:炙*芪、*参、白芍、甘草、陈皮、香附、乌梅、山药。具有养胃健脾,理气和中之功效。主治脾虚气滞所致的胃痛,症见胃脘不舒、胀满疼痛、嗳气食少。肝为阴木,易犯阴土脾,称“肝脾不和”;胆为阳木,易犯阳土胃。此方协调木土,使之不杵。 养胃冲剂:*芪、*参、香附、白芍、甘草、乌梅等。健脾养胃,理气止痛,生津和中。适用于院腹部隐痛、饱胀感、暖气、泛酸、恶心、纳呆、肢体倦怠,短气少言等症。 疏肝和胃丸:香附(醋制),白芍,佛手,木香,郁金,白术(炒),陈皮,柴胡,广藿香,炙甘草,莱菔子,槟榔(炒焦),乌药。作用:疏肝解郁,和胃止痛。适用于肝胃不和,两胁胀满,胃脘疼痛,食欲不振,呃逆呕吐,大便失调。 保和丸: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炒)、麦芽(炒)。有消食、导滞和胃的功效,主治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此健胃消食之剂。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健胃消食片:太子参、陈皮、山药、山楂、炒麦芽,可以健胃消食。适用于成年人、儿童出现的不思饮食、胃脘胀痛、反酸嗳气、消化不良症状。 藿香正气丸:藿香、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紫苏叶、陈皮、厚朴、白术、桔梗、大枣、生姜。 功能与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元胡止痛片:延胡索(醋制)、白芷。功能: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胁痛,头痛及痛经,有镇痛、镇静、催眠、抗溃疡、抑制胃液分泌等作用。 补脾益肠丸:*芪、*参(米炒)、砂仁、白芍、白术(土炒)、肉桂、延胡索(制)、干姜(炮)、防风、木香、补骨脂(盐制、赤石脂(煅)等。此脾肾同补之剂,有固摄之力,兼有梳理肝气的功效。 四磨汤口服液:乌药、槟榔、沉香、枳壳等。此香燥梳理气机之剂,借以调理脾胃气机。 常见的治疗阴虚脾胃病的中成药:阴虚胃痛冲剂、阴虚胃痛颗粒、养胃舒胶囊、胃安胶囊、摩罗丹、参梅养胃颗粒、三九胃泰、归脾丸、六味地*丸等。 阴虚胃痛冲剂: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甘草等。功用:养阴益胃,缓中止痛。能治疗胃阴不足引起的胃脘部隐隐灼痛、口干舌燥、纳呆干呕等症状。 阴虚胃痛颗粒:北沙参、麦冬、石斛、川楝子、玉竹、白芍、炙甘草。具有养阴益胃,缓中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胃脘隐隐灼痛、口干舌燥、纳呆干呕、慢性胃炎等病症。 养胃舒胶囊:*参、*精、玄参、乌梅、白术、菟丝子等。功用: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热胀痛,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等症。 胃安胶囊:*精、南沙参、山楂、枳壳(炒)、石斛、白芍、*柏、甘草。功能:养阴益胃,补脾消炎,行气止痛。适用于胃脘嘈杂、上腹隐痛、咽干口燥等症状。 摩罗丹:百合、麦冬、石斛、茯苓、白术(麸炒)、乌药、白芍、三七、延胡索(醋炙)、鸡内金(炒香)、玄参、当归等。功能: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定痛。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疼,胀满,痞闷,纳呆,嗳气,烧心等症。 参梅养胃颗粒:北沙参、山楂、乌梅、红花、莪术、青木香、蒲公英、丹参、甘草、白芍、当归。功能:养阴和胃。适用于胃痛灼热、嘈杂似饥、口咽干燥、大便干结等症状;胃阴不足引起的慢性胃炎及各种胃部不适症。 三九胃泰:三叉苦、九里香、两面针、木香、*芩、茯苓、地*、白芍等。能祛肝胃之热而止痛,调气健胃。 归脾丸:*参、白术(炒)、*芪(炙)、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甘草(炙)。此方益气健脾,养血安神。适用于心脾气血两虚引起的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六味地*丸:六味地*丸可以说是治男子胃病的药。男子胃病,当前每有责及于肾的;女子胃病,当前多应肝脾同治。 仔细比较以上药物,就不难发现各种不同的药,各有不同的适用证候。有些药,其药力还算接近;有些药,药力就堪称相反。若是辨错证用错药,用了相反的药力,不适会立刻表现出来。 比如热证服用热药、寒证服用寒凉药,会导致火上浇油、雪上加霜。这也是中医为什么一直强调“辩证论治”、“辩证用药”的原因。健脾胃的中成药如此之多,大家在临证选择上必须加以区分。 再简要举例一下:如气滞(证)胃痛者选用气滞胃痛颗粒;脾胃阳虚(证)型胃痛者可选用参苓白术丸或者参苓白术散;胃阳不足有寒(证)的患者宜选择香砂养胃丸或理中丸; 饮食积滞(证)可以考虑选用保和丸等;积食成滞时,山楂消的是肉食积滞,麦芽消的是面食积滞,神曲适宜的是风寒感冒引起的胃有食物不易消化,兼能祛湿。 当前胃病有部分责在脾胃阳虚,更多的是责在胃阴虚累及脾阴也弱。很多的病人因为有兼湿的情况,表现出阳虚的假象掩盖了阴虚的真迹;香燥、辛温之剂,尤宜慎重服用! 声明: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zp/11423.html
- 上一篇文章: 味常用中药功效归类表精华版
- 下一篇文章: 四步把月经调治得ldquo服服帖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