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参”都可以简单地“补身体”

说起参,人们都会本能地联想到“补品”,认为只要是参就是可以常吃的好东西,就像人参、*参、西洋参、太子参一样。

其实,这样的印象对也不对。参类中药种类繁多,除了补益性能,还有苦寒清热燥湿的,如苦参;清热凉血的,如玄参;清热解*的,如拳参;养阴生津的,如沙参,而这些参的寒热温凉各有偏性,是不能简单地约等于“常服补身体”的。

今天的主角丹参入心、肝经,具通经止痛、活血祛瘀、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效,更不是“简简单单”的补品。

下面,我们就先来聊聊藏在它身上的两个谜团:丹参究竟是寒还是温?它的能力是活血止痛,还是补血活血?

丹参之性,是寒还是温?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于丹参的描述,书中言丹参:“味苦、气平而降,阴中之阳也。”我觉得这种说法较为中肯,“阴中之阳”,丹参“性质微寒,属阴”,具有清热除烦的“寒性”特点;但丹参又是一味极其特殊的“阴性药物”,因为常规的属阴之物都是多静而少动的,而丹参是“阴中之阳”,具有“通经止痛、活血祛瘀”之能,这也解释了《神农本草经》中虽言丹参为“苦寒药”,却可“主心腹邪气,肠鸣,癥瘕积聚”之症。

丹参之功,在“补”还是在“消”?

张秉成在《本草便读》就说“丹参,功同四物,能去瘀生新,善疗风而散结,性平和而走血......专通营分。丹参虽有参名,补血之力不足,活血之力有余,为调理血分之要药。”丹参色赤,专主血分,实际上所谓的益气养血,是指其活血通经之力,可祛除体内瘀血积滞,从而达到气血通畅,推陈至新的目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通为补”。

活血调经,妇科良药

丹参善活血祛瘀,能破宿血生新血而不伤正,止崩中带下,调经水,为女科良药。《妇人明理论》谓丹参“治妇人经脉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产前胎不安,产后恶血不下”,其性偏寒,对血热瘀滞之痛经、月经量多、月经先期等证尤为适宜。如单纯月经不调,疼痛缓和,瘀滞较轻,可单用丹参粉以*酒调服。如果少腹瘀阻较为严重,疼痛剧烈,或者能触及明显包块,则需要加强行气活血之力,可配伍三七、红花、川芎、当归等。

祛瘀止痛,心血管的保护药

丹参善通行血脉,祛瘀止痛,可应用于各种瘀血病证,要说用的最多的还是心血管方面。比如富有盛名的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以丹参活血祛瘀止痹痛,檀香理气散结除心痛,砂仁温中行气消结滞,三者共奏理气散结、化瘀止痛,可治血脉瘀阻之胸痹心痛,脘腹疼痛。

除烦安神,丹参能定志助眠

安神,有两层意思。一种是神*不宁,表现为神志不清,精神受损,或神昏,或癫狂。丹参性寒,清热凉血而能除热,故可用于热病烦躁神昏引起的神志不宁,《日华子本草》中称丹参能“养神定志,治血邪心烦”,如热邪入心营,出现烦躁不安,神昏证候时,可用丹参凉血除烦安神;《本草汇言》记载“妇人突然发狂,妄言妄动,不避亲属,不畏羞耻,可以丹参八两,研末早晚各服三钱”,另一种就是睡不着觉,丹参可用于血不养心之心悸失眠,《滇南本草》曾言丹参“安神宁心,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如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清心安神,其中的丹参就是取安神助眠之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zp/12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