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派驻梁林村第一书记杨萌一颗初心践使命千
编者按:年6月开始,山东省委组织部面向全省各级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抓*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旨在检验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帮扶成效,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激励广大驻村干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奋发有为、担当实干。“晒”成绩、“亮”经验、“谈”收获、“练”本领,活动最终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10名。以此次擂台比武为契机,省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专班大力宣传优秀驻村干部的帮扶事迹和典型经验,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记者杨璐通讯员袁俊杰“到村以后,第一时间走访了村民,我发现村庄发展面临三大难题。”山东省水利厅派驻东平县梁林村第一书记杨萌说,一是村干部年龄大,受惯性思想和老*历想法影响严重,干事劲头不足;二是守着历史文化名村、旅游特色村的“金饭碗”要饭吃,村集体年收入不足5万元;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路大多是土路,农田灌溉缺水问题依然突出。制定“三步走”*建引领发展经过与县专班、镇*委多次沟通,杨萌会同村里编制了两年帮扶规划,制定了“三步走”的工作思路,第一步先从村班子抓起,增强干事创业精气神;第二步修路打井、完善基础设施,第三步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力争一年一变样、两年变大样,变成全县*建引领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村庄。“一开始,村班子对这个目标存疑,我就带领*员干部外出学习,让大家了解差距、找寻办法,也让大家对这个思路有深刻认识。”为增加班子新鲜血液,杨萌动员一名返乡女大学生进入支部,发展3名大学生*员,把3名从事校外教育的高学历青年人才列为后备干部,到村跟班锻炼。*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及年龄结构“一升一降”,班子活力迸发。产业突破发展“粮药间作”中草药种植梁林村地处丘陵,土地相对贫瘠,粮食产量低。杨萌五次到农业部门和山农大请教学习、化验土质,决定以“粮药间作”中草药种植作为村庄产业发展突破口。他带着干部群众外出学习丹参种植,跟当地种植户交流,接着又马不停蹄赶到中国中草药集散地——河北省安国市联系技术员和收货商,打通了种植和销售两道关卡。“即使这样,群众还是担心赔钱,我在年底前的两个多月里,反复给村民算细账,最后决定村干部先行先试,村民全程参与学习种植技术。结果一年时间,每亩地的净收入从不足元涨到了元。见到真真切切的效益后,大家热情高涨,种植面积从不足30亩发展到亩。”杨萌说,村集体开展订单式种植服务,每年增加集体收入6万元,村里产业发展顺利推进。为了继续提升中草药经济价值,村里与丰禾园公司合作,万元新上加工厂房,在省乡村振兴基金会支持下,完善了中草药的清洗、切片、烘干等全链条加工。“以菊花为例,鲜菊花论斤卖,烘干后的菊花论朵卖,效益从每亩元上涨到元,仅此一项,村集体增收13万元。到此,我们实现了一二产业融合发展。”杨萌说。梁林村耕地不足亩,发展中草药后,再提升的空间明显不足,在东平县委双“30”万亩农业计划引导下,村里开始谋划“飞地经济”,在附近水土条件适宜的村庄发展设施农业,与其他第一书记联合,建设了亩设施农业示范园,有座现代化大棚,又顺势撬动了多万的社会和企业资金,示范园规模最终扩大至亩。“首批个大棚已投入使用,解决群众就业近百人,全部建成后,梁林村每年集体增收15万元。”杨萌说。挖掘禀赋优势,发展农文旅产业杨萌说,梁林村是千年历史文化名村、旅游特色村,村西有东平县著名的旅游景区——*石悬崖风景区。村庄也是北宋梁氏父子双状元、祖孙三丞相的故里。驻村期间,杨萌充分挖掘禀赋优势,着力发展农文旅产业。建设博物馆,改造坑塘,发展生态渔业,建设“药膳”农家乐及木鱼石民宿,打造成为东平首批研学基地,每年接待游客近万人。“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15万元,村民还通过售卖地方特产,增加了个人收入。至此,我们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齐头并进!”村里还对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实现了耕地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生产道路全硬化。驻村以来,杨萌争取了万元的帮扶项目,梁林村的集体收入从不足5万元发展到53万元。“最令人感到鼓舞的是,不仅收入提升,村班子干事的劲头更足了、路子更宽了,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更美了。”杨萌也从一个懵懂的“城里人”,变成了村民口中亲切的“杨兄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zp/14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社区医院就诊医保最高能报销85
- 下一篇文章: 瘀血重脑供血不足中医教你三味药,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