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祛邪治疗肺部感染及结核空洞案例一则
扶正祛邪治疗肺部感染及结核空洞 范某,男,71岁,年3月14日主因“肺部感染肺结核空洞”就诊。CT显示左上肺可见空洞形成,医院就诊。患者平素汗出多,喝热水则大汗淋漓,安静状态亦有汗出。晨起舌尖麻木,白天犯困,口唇红暗,舌暗红,苔*白厚腻。处方以甘露消*丹加山药、酒萸肉、丹参、*芪、百部、南沙参。7日后复诊,加用山慈菇、皂角刺、漏芦,此法续服两周。 4月11日复诊,患诉手足心热减轻,出汗减少,夜眠可,04:00-05:00醒,白天犯困之症减,午休之后下午精神可。舌红苔薄*腻,舌上不清爽。脉左弦细涩,右脉沉滞。高脂血症,平时不吃冷食但不忌口。轻微头摇不止。患者血液浑浊,肠胃代谢差,予健运脾胃,祛湿化浊,开通心肺气血,方予生*芪、枸杞子、丹参、瓜蒌、薤白、法半夏、丝瓜络、*参、橘络、炒白术、高良姜、香附、焦山楂、三七、葛根、茯苓、醋鳖甲、焦建曲、豆蔻、白花蛇舌草,14剂。4月25日,患者面滞大减,手足心热及出汗均减,上午仍易困乏,眼皮发沉。舌体偏薄,色淡红,舌中虚裂纹,苔薄白腻。脉左寸关沉滞少力,右尺不及。守前方意,酌加皂角刺、桂枝,14剂。 5月9日:患者眼皮已不发沉,偶有困倦。纳食夜眠及二便均可。双脉弦略滑,滞减,口唇红暗减。处方:钩藤、豆蔻、蜜麻*、石菖蒲、丝瓜络、炒杏仁、生*芪、丹参、薤白、胆星、皂角刺、炒薏苡仁、茯苓、葛根、桂枝、补骨脂、锁阳、黑顺片、干姜、败酱草,14剂。5月23日复诊:复查CT显示左上肺空洞已吸收,唯余纤维条索。面色转清,口唇暗红减,手足心燥热已清。仍有上午困倦。舌暗红减,苔微*白薄腻,大便日1行,成形,已不黏滞,双脉沉滞减。师嘱练习八段锦 式,增加肺中氧气交换。处方:陈皮、茯苓、胆南星、乌梅、黑顺片、败酱草、炒薏仁、石菖蒲、郁金、干姜、豆蔻、蜜麻*、桂枝、杏仁、丝瓜络、炒土元,14剂。 分析:本患者辩证为湿热证,肾元不足。湿热、瘀阻,并肾元不足,代谢缓慢,体内湿气和*素难以排出。选取此病例,在于其诊疗过程中体现出非常明显的诊疗思路,即处理湿热、瘀滞和正气不足的先后次序和比例。患者以肺部感染肺部结核空洞来诊,湿热证明显,先轻投以甘露消*丹,廓清氤氲之湿气,“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患者病位明确在肺,另外,治湿用药亦不可过于重滞。配以醋鳖甲、五味子酸咸软坚之品,腐蚀结核空洞之外壁。山慈菇、皂角刺均能化痰解*,并且其形状有刺,堪用其形以破坚。按照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成果,山慈菇和皂角刺还有抗肿瘤的作用,因此用于本患者的治疗十分恰当。 04月11日复诊则重在改善血液浑浊,肠胃不能代谢的状态。丹参薤白瓜蒌法半夏丝瓜络橘络开胸中之气,化痰散结,丝瓜络橘络更能深入络脉以剔络搜邪。其他药物配伍,提高中焦温度,健运中焦而利水湿。4月25日及5月9日方仍延续开胸化痰散结、清泄肠中湿浊之意,并加以益肾气及升发阳气之顺片、干姜,顺应时节促进代谢。后患者复查CT显示结核空洞已吸收,且诸不适均大减,脉象涩滞改善。5月23日方,师以蜜麻*郁金桂枝杏仁丝瓜络杏仁开宣心肺之气并去痰,并以炒薏苡仁石菖蒲败酱草清除肠中湿滞,并二陈汤化裁,理气祛痰。 从中体会,正虚与邪盛的关系如何处置,首先要在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建立基本的目标和思路。本患者的基本思路,即在扶正的基础上祛邪,只是在不同的阶段,扶正和祛邪所选的药物及比例有所变化。正气充足就是最合适的祛邪方法,在正气充足的情况下祛邪才能够取效。诊疗初期患者湿热缠绵,肾气不足,以甘露消*丹祛除湿热的同时,以山药、山萸肉、*芪、南沙参等减轻祛湿热之法可能导致耗气伤津的副作用,中间则开通心肺气血,理气宽胸通络,有利于邪气的去除;而在后期,宣肺去痰通络时不忘加顺片、补骨脂、锁阳等药物,补益和振奋肾气,促进邪气的排出。后又嘱患者勤练八段锦 式“两手托天理三焦”,促进心肺的气血循环,增加肺中的氧气交换。扶正祛邪贯穿治疗始终。 简单明了接地气踏踏实实做中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zp/3687.html
- 上一篇文章: 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万病同源,
- 下一篇文章: 天草丹参保心茶的疗效服用方法和注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