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冬季节后,自然界的动植物均处于收藏蛰伏的状态,人也同样顺应着自然界的变化,进入冬藏季节,正象中医古籍《内经》所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

立秋之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秋冬进补的习惯,秋季“进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贴秋膘”,又称“引补”或“底补”。

其实关于秋冬进补,早在我国古代的医学书籍中就有所记载:《*帝内经》中提出了“食养”的概念;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药食两用的处方多达余首;而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首次列出了“食治”专篇。

为什么秋冬最宜进补?

秋冬季节首先意味着气温的降低,此时人的皮肤肌腠比较致密,汗出较少,体内代谢下降,体力消耗减少,摄入的营养物质也容易被吸收和蕴蓄,从而发挥较大的功效。

其次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经过炎热的夏天,人体耗损大,且进食较少,当天气转凉时,适当调补一下身体,是很有必要的。

秋冬时节进补不仅能固本培元,使身体正气恢复,而且有利于驱病祛邪,使体内的阴、阳、气、血、津液得到充实,使身体能进入到 的状态。

传统医学认为,秋冬进补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各种人群,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均可选用有滋补作用的食品,但在进补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的体质来选择补品和进补方式。

秋冬进补的原则虚则补之

“虚则补之”出自于《素问·三部九候论》。

证属于虚的,用补法治疗。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补法也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不同的方法。

进补的方法分为食补和药补两大类,对于一般体质不虚,无明显疾病,而仅想增强体质的人应以食补为主;

而对于因病需要药补的人群来说,则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忌随便服用各类滋补药。

重在养阴

在疾病的调理以及保健养生的过程中,如果能将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会有事半功倍之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便是这种思想的结晶。

常用的补虚方剂有六味地*丸等,其中六味地*丸是中医沿用千余年的养阴经典名方,方以熟地、山药、山茱萸“三补”和丹皮、泽泻、茯苓“三泻”组成,补泻结合,调理阴阳,滋补肝肾之阴。

广泛适用于临床各类阴虚疾病,秋冬两季坚持服用,可有效改善久病阴虚体弱的症状,增强体质,缓解春夏病情。

注重排*

有专家认为,如果过度进补,不但不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有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

因为,秋冬季节的传统食补多选用辛热之品,以温阳驱寒,而补药也多以温热药为主,人们往往习惯于纯补、腻补、食不厌精。

所以,秋冬进补不当易致体内阳气过盛,营养物质蓄积化热;易酿生成*,*留体内则会引发多种疾病。

由此看来,秋冬季节不可一味地进补,还要学会将进补和排*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秋冬进补,可以找这几种“参”人参

在中国,人参历来被视为百草 。

作为世界上最早应用人参并用文字记载人参的国家,人参的作用与功效早就达到了世人皆知的地步。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味甘微苦、性温,是“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

中医认为,人参性较平和,不温不燥,既可补气,又可生津,适用于扶正祛邪,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总的来说,人参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益血、安神增智之功效。

*参

*参的产地位于中国北方海拔-米的山地林边及灌丛中。

作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山西上*地区出产的*参为上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

*参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

*参味甘性平,入脾、肺经,为补气养血之佳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

它适用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以及病后产后体虚者,表现为脾胃气虚,面色萎*,头晕心悸,四肢乏力,食少便溏,肺气不足,气短,虚喘咳嗽,易于感冒等人群服用。

太子参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根茎,又名孩儿参、童参、四叶参、四叶菜、米参等。   

《本草从新》谓其:“大补元气,虽其细如参条,短紧坚实,而有芦纹,其细力不下人参。”

中医认为,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入心、脾、肺经,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等症。

西洋参

西洋参原产于加拿大的大魁北克与美国的威斯康辛州,加拿大产的被称之为西洋参,美国产的被称为花旗参。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我国开始引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第三大西洋参生产国。

中医认为,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寒,归肺、心、肾经,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

《本草备要》载:“西洋参苦甘凉,味厚气薄,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西洋参对气虚而阴津耗伤有热者最适宜,主治阴虚发热、咳嗽、咯血、虚火牙痛、口渴津少等症。

沙参

沙参有补而不燥的特点。

沙参属补虚药,味甘,善补五脏之阴,尤其擅长补益肺、胃之阴。中医认为,沙参味甘、性微寒,入肺、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之功。

沙参适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症及温热病热伤胃阴或久病阴虚津亏所致的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证。

丹参

丹参是活血祛瘀的佳药,药用历史悠久,与心脑血管关系密切,用丹参做成的制剂特别多,常见的有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等。

中医认为,丹参味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之功效。

丹参适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癓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疮疡肿*及跌打损伤等症。

如需风水策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cd/11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