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特色种植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焦河洋通讯员魏森元 近日,在汝州市温泉镇杨寨村东,一台耕机在田间驰骋,村民在车后捡拾颜色鲜红的根状物。 “这就是丹参,也叫血参。现在行情不错,鲜丹参每公斤4.6元,按这个价格算下来一亩(1亩≈.67平方米)地纯收益在元左右,我这多亩应该会有个好收成。”在田间看着耕机驰骋的武文明笑着说。 武文明的收益不止于此,他在杨寨村流转了余亩地,去年还种植了近亩的板蓝根、白术、地*等中药材。 今年53岁的武文明是“土里刨金”的职业农民。年,得知温泉镇有大片土地流转,武文明便和不少同乡前往流转土地。 最初,武文明在温泉镇丁庄村流转了亩土地种植花生,之所以种植花生,是因为有稳定的销售渠道。 “我们老家孟州许多人从事花生加工销售,市场庞大。以我们村为例,村里40%的人外出流转土地种植花生,剩余60%的人在家从事花生加工和销售。我在这里种植花生,收获后直接运回孟州出售,省掉中间商赚的差价,赚得就比别的种植户多。”武文明说,孟州形成花生米加工市场后,当地种植花生的人也越来越多,土地租金水涨船高,为了获得更多收益,武文明选择远离家乡流转土地种植花生。 “我这人比较‘懒’,一年只种一茬春花生,其实花生10月收获后可以再种一季小麦,来年麦收后再种晚花生,收益更多。”武文明说,在丁庄村种植两年后,由于灌溉问题,年秋武文明转战杨寨村。 “去年调查时,有个老乡建议我种植中药材,我感觉可以,便把杨寨村的余亩地种上了丹参、板蓝根、地*、白术。”武文明说。 第一年种植中药材,由于经验不足,武文明有点受挫。“一是苗没出齐。就拿丹参为例,你看这块还没有收获的丹参地,地头大片的白地就是当时种下时没有出苗。”武文明指着田间路另一旁的田地说,“二是没能及时掌握销售行情。去年种了47亩白术,收获得有点早,价格偏低,如果晚一个月收获,售价就能翻一番。” 虽然第一年出师不利,但武文明看到了中药材种植的巨大市场潜力。“去年底,我又在嵩县流转了亩地,春节前已经全部种了中药材。”武文明说,“亩的丹参收获后,杨寨村的余亩地仍旧种植花生。毕竟种植中药材的经验还不足,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临近中午,在田间干活的群众陆续回家,武文明在田间多转悠了一会儿,离开时他说:“种地,挺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cd/13600.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及配方颗粒带量采购将从价高量大入
- 下一篇文章: 淮滨基地收获药飘香百亩丹参成致富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