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分享会 http://hunan.ifeng.com/a/20180514/6574807_0.shtml
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早春二月,春寒料峭,在雷山县大塘镇九丰农业博览园里,农民们开着拖拉机翻整土地,农技人员在手把手传授技术,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三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山坡,现在则是雷山县乃至黔东南最现代化的蔬菜种植观光博览园。”在雷山县大塘镇新塘村,雷山九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国君指着一栋栋标准化蔬菜大棚自豪地说。资料图而三年前,当地村民做梦也想不到自家闲置的荒田会变成种植蔬菜的大棚。年8月,雷山从全国著名的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引进九丰农业博览园项目,按照“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文一体化”发展思路,建成智能育苗大棚、智能观光大棚、蔬菜种植大棚、花卉科普馆、海洋馆等一系列农业种植观光和科普配套场馆,荒田坝变成了农业博览园。资料图一亩西红柿三倍效益差有别于南方传统拱棚,农博园搭建的方开大棚,通常在五六千平方米左右,加入了稻壳、有机质的土壤蓬松酥软,智能大棚内通风、控温、自动灌溉等设备一应俱全。“大棚只是为了隔离雨水,土壤中加入了稻壳增加透气性,箱式大棚按使用年限来算,比拱棚更划算,还能有效避免病虫害。”赵国君说,“我们把种植瓜果类蔬菜使用的吊线从草绳升级到网绳,将无限生长的藤蔓控制在更便于管理的1.2米左右,都是从实践中不断摸索的经验。”大棚内还是按季种南方原有的蔬菜,通过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蔬菜的品质和产量都大大超出传统种植模式。赵国君指着满枝的西红柿说:“按我们的种法,平均每亩可产4至5万斤,是传统种法的3倍以上。”资料图一个农博园带活一大片依托总部已建成的销售渠道,主打优良自然环境中种出的“绿色有机生态菜”,雷山九丰农博园的蔬菜正源源不断地销往贵阳、凯里。当天下午采摘的蔬菜,最快第二天凌晨就能到达贵阳,满足市民对高档菜品的需求。高效快捷的冷链物流,也带动了当地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不仅卖菜,农博园还把菜园子种成了旅游景点,全力打造“九丰农业+”模式,项目集餐饮服务区、蔬菜智能观光区、科研培训区、采摘体验区、蔬果生产区、生态小木屋度假区、海洋科普区、食品精深加工区等“八大板块”的九丰农业博览园多亩。当地村民白大姐从大棚建成投产就开始在园区工作,现在她不光跟着山东寿光的师傅们在大棚里学到了技术,每年的收入也增加了多元。“现在园区建在家门口,在大棚里上班一天就有80元,肯定高兴嘛。”白大姐满脸笑容。网络图一套组合拳打出新天地年以来,在省纪委、省监委驻村工作组帮扶和推动下,大塘镇产业扶贫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全镇落实玉米调减面积亩,完成退耕还林.1亩,经果林种植亩。同时,生态加工业不断壮大,鱼酱酸产业年产量余吨,产值余万元,带动辣椒种植亩、生姜种植亩。茶叶产业加快发展。新桥、掌雷、乔兑、交腊、也耶5个茶叶加工厂子基金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全镇收购茶青.52吨,加工干茶32.98吨,产值达.57万元,覆盖户贫困户。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大塘镇以“三变”模式发展*精和丹参两个核心中药材产业,种植丹参.28亩,辐射贫困户户。省纪委、省监委驻村工作组协调省国资委在大塘镇建设乌兑中药材全产业链基地,已建成余亩中药材示范种植园、11余平方米育苗大棚,平方米组培、加工和仓储车间正在封顶,带动雷山县10个村余户余人(其中贫困户余户、余人)种植余亩中药材,贫困户户均增收约元。蔬菜订单帮扶得到加强。在监狱系统的对口帮扶下,全镇发展蔬菜种植亩,新建蔬菜大棚60个,食用菌大棚95个,年,香菇采摘.5斤,已累计供应各种蔬菜.74余吨,带动贫困户户人实现增收。特色黑毛猪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全镇有效利用建成的31个养殖小区,通过租赁形式与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养殖,年投入饲养猪、牛、羊等共计头(只),同时,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实行订单及保底价收购模式,发展户农户实行合作养殖,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END来源:州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凯王道东图片源于网络编审:杨勇编辑:潘欣晨吴迪(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LOGO)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cd/14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