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委禾中药讲稿之四
药中皇族:人参,三七,西洋参 五加科在整个中药王国里算不上大家族,药也不多,但地位显赫,堪称药中皇族。主要以人参,三七,西洋参为代表,其实这三个本是同根生,是一家人。人参继承皇位,小妹西洋参远嫁他乡;弟弟三七贬在南方,隐姓埋名数千年,直到明代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才被人记起。其他的,像五加皮,珠子参这算堂兄妹,通草,扣子七这算远房亲戚,我们后面再慢慢说。 节人参(红参,高丽参) 人参可谓历史悠久,声名远播。民间有‘百草 ’的名号。最早记载在《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实《神农》里有六参,按五脏排列,入于肺的是沙参(当然指的是南沙参,北沙参当时还没出现);入于心的是丹参;入于胃的是苦参;入于肝的是紫参(就是现在的拳参);入于肾的是玄参;人参则“主补五脏”,为诸参之首。为什么叫人参呢,人是因为它长的像人,那为什么叫参呢?这其实是个问题。杜甫有首诗叫《赠卫八处士》里面有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于商”,参和商是天上的星宿,参星属于白虎座,在西边;商属于青龙座,在东边。两者此出彼没,永不相见。有意思的是中药里有个药就叫商陆,商陆是个逐水药,人参是个补虚药,这两者原则上也是不能一起用的。古代天文历法是很发达的,我们的古人会不会是按天上的星宿命名的呢,很有可能!只是有些小细节我还没完全悟通,等悟通了再悄悄告诉你哈。人参其实也是有别名的,土精,神草等等,这都好理解。有意思的是在辽宁一带叫棒槌,这就类似于江湖黑话,人参太有名了,防止引起注意。就像你在外面说自己是某某明星,某某网红,容易引起骚动,当你说自己是二狗子或狗盛子的时候,就没有人想理你了一样,但内行人又都是明白的。 产地:人参怕热不怕冷,可耐零下40度低温,但到了28.7度就受不了,基本生长在北纬33—48度之间,这个纬度就是中国的长白山地区,所以又叫辽参,长白参。其实沿着这个纬度也可以顺藤摸瓜,往东就到朝鲜,朝鲜也产人参,古称新罗参,百济参,朝鲜参或者高丽参,建国后名称进行统一,统称高丽参;再往东走,就到了日本,也产人参叫东洋参,日本国土是竖条型的,区域并不大,产量很低,都不够日本自己用的,所以市场上看不到这个品种。再往里就到美洲的五大湖流域,也就是加拿大和美国北部地区,这里就是西洋参。08年金融风暴,康斯威辛州安然无恙,就是因为它产西洋参,而西洋参都被中国人买走了。 还有一个问题:山西产不产人参,也就是古代的人参是不是现在*参的问题?在古代长白山不属于大汉疆域,很多记载人参产上*,上*在山西。山西现在不产人参,只产*参。所以很多人认为古代的人参就是现在的*参。我不这么认为,山西在古代是产人参的。有以下三个理由: 一,从气候来说,古代的气候比现在冷,当时的山西是符合人参生长条件的。从着装看,汉代的衣服偏紧,颜色偏深,到唐才变的宽松了,开始跳起霓裳舞了。从用药来看,唐之前的方子,包括宋代的《和剂局方》都偏温燥,基本都是针对寒的。大剂量用凉药在金元之后。另外山西号称煤海,说明原来有大量的森林植被,不似现在这般荒凉干旱。 二,历代记载;“上*,今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今所用者皆是辽参。”《本草纲目》。可见原来上*是产人参,每年必须要挖大量的去上贡,再加上层层盘剥,老百姓苦不堪言,“为地方害”,采挖殆尽再加上植被的大量破坏,人参也由此绝迹。 三,从功效来看,*参是不能和人参相比的,*参就是个太平官,补补气养养血还是可以的。在扶危救急上,它永远没有人参的能力和霸气,更没有那份担当。扶危救困非人参不可。救急有独参汤,你见过独*参汤吗? 所以,古代的人参不是现在的*参,原来山西是产过人参的。 种植采收;老一辈的人讲:(人参)三桠五加,背阳向阴,若来求我,椴树相寻。三桠五加说的是外形,主枝上长了三个分枝,三个分枝是环形生长,每个分枝有5片叶,也是相互对生。背阳向阴指的是生长环境,喜欢阴凉的地方。椴树下寻指的是标志物,喜欢长在椴树下面,椴树属于名贵树种,非常高大,远看就像皇帝出行的*罗伞。 采收一般在花落果实红的霜降后,基本在农历的9月上旬,太早太晩都不好。太早处于灌浆期,成分不稳定,太晩大雪封山,一个是难找,一个是容易被困在山里。老辈人采参进山前,先拜山,一敬山神,二敬参。发现参后先要在芦头栓个红绳,传说是参有灵性的,怕它跑。这当然指的是野山参,种植参当然就没必要了,吃那么多垃圾食品,大腹便便的小短腿,让它跑都跑不动。其实吧,除去神话的因素,栓红绳是有现实意义的。在北方,立秋后万物消肃,一片枯*,人参个头并不高,混在一堆灌木里真不好找。挖参从外往里挖,保持完整性,须根不能断,断了就不值钱了。挖出阴干,往檀木盒里一放,对挖参人来说,下一年的生计就有着落了。另外挖药有个不成文的行规:挖大留小,挖根留子。这是野生的,再说说种植的: 园参,最早的含义是指种在花园里,当花看的参,人参的颜值其实是蛮高的。现在是种植参的统称。人参一般是种子繁殖,会育很多种,健壮的就进行移植,差的小人参行话叫“小栽子”。掺在中间当人参须卖,所以现在的人参须有一半都是小人参。古代也有用小人参的,叫太子参,现在的太子参用的是石竹科的一个植物,古代叫孩儿参。只有皇帝的儿子才有资格叫太子,其他的只能叫孩儿。这就是古今同名异物的问题。也就是说,古代的太子参是现在的小人参!《本草从新》《本草纲目拾遗》就是这个情况。现在的太子参是原来的孩儿参!园参以六年成分 ,其实很少,一般市场上一年的当两年的卖,两年的当三年卖,依次类推,足月的六年参并不多见。平时用的最多的是三四年参。 林下参:在野外播下种子,不管不问几年之后再去挖的就叫林下参,大致等同于野山参。市场上好的野山参就是这种货。移山参:在大棚里种了一两年再移到山上去,这种叫移山参。比林下参次,比园参好。市场上的野山参基本是这种货,有些甚至连这种都不如。具体鉴定的时候再具体说。 性味:人参是补药,这是共识,甘主补,所以甘味没问题。主要是寒热之性,《神农本草经》:微寒:其实吧,《神农本草经》翻多了,就发现里面的参都是凉的。其实这也就是《伤寒论》中四逆汤为什么不用人参的原因。《别录》:微温,只有《本草化义》言其性大温。纵观历代医家,都认为寒热之性不明显。像《本草便读》《本草备要》《珍珠囊》就直接认为性平。从临床来看,人参的寒热之性也不明显,所以定性为性平更合适。所以人参性味:甘,平,有补行,不太寒也不太热。 归经:所有的补气药都入肺脾经,人参也不例外。人参的伟大,是它不止归这两经。《神农本草经》“主补五脏”。就是说它是可以入五脏的。心为五脏之君,参为百草之君。心气虚必用人参,人参入心经也没问题。人参大补元气,元是开始初始的意思,元旦,元日,古代的某某元年都是这个意思。人的元气在哪里?元气在肾上!在男科病上,用不用人参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人参也是入肾经。实际人参入五脏,我们只强调四脏。肺,脾,心,肾。因为肝本刚脏,气不旺的时候就烧高香了,补就容易出问题,所以就不强调了。 功效:一,大补元气。这是它的核心作用。补气针对的是气不够,也就是气虚.气是什么呢,气就是动力。什么是气虚呢,通俗点讲,它有这么几个特征。 个就是懒,不爱动,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躺着不如眯会。让做个事是更是各种理由的推脱,一时兴起办个健身卡,去几次再也不会去了,拉都拉不动。多做点事好几天歇不回来,人也容易嗜睡,睡不醒那种。第二个是累,很容易累,整天没精神。多走点路就累的不行,而且还容易出汗,气虚的人都不吵架的,不是不想吵,是嫌累。能大声给你吵架的人气都不虚!第三个是白,面舌发白,脉是虚的。这些症状人参都是对路的。人参的作用简单说就是提高人的动力,增加人的耐力,让人有精神,不觉得累!下面我们具体说:1,补肺脾之气,这个没有疑问,所有的补气药都入肺脾经,在这个阶段*参和人参是可以互换的。2,补心气,心者君主之官,君主是不能有事的,君王在,国就在,气不断,命就在。急救必须用人参,人参含于舌下,可保7天游丝不断,当然这是指的好山参。3,补肾气,古今很多治疗肾气虚或者兼有肾气不固的方中,用人参是有效的。历来大多认为是通过补后天,也就是补脾胃来达到补先天,也就是补肾气的作用。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而且还是很次要的一个方面。临床上单用人参对老年功能性阳痿遗尿有明显效果,儿童过用人参易造成早熟。这些都见间接的证明人参是入肾经的。是可以作用于肾经的,是可以补肾气的。 二,益智安神,人参有安神作用,主要针对于心气虚,因为气血关联,因为心气虚导致的血虚,也可以用的。所以天王补心丹,养心汤这类安神的古方用人参。但前提是心气虚,不虚的人用了反而睡不着。就安神而言人参没有优势。优势是益智:人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智力,这也是在《神农本草经》所载的内容。但也不是任何人或者正常人,都会越吃越聪明,绝不可能是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解除疲劳, 是解除体力疲劳,“相传欲试人参,使二人同走,一含人参,一口空,各走三五里许,其不含人参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图经本草》。第二是改善脑力疲劳,半个多世纪以前,苏联药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对一些打字员,发报员,随机分组,一组用人参,一组不用人参,不用人参的,在单位时间内失误率,速度都比用人参的要大很多。国内也有很多人做过类似的实验。都说明对改善脑疲劳,提高工作效率是有效的。总之,人参可以益智,主要是提高提高效率延缓疲劳,让傻子变成诸葛亮也是不可能的。 三,生津止渴,这个作用不同于清热养阴药的生津止渴,这个是益气生津。就是通过补气促进津液生成,也就是阳长阴生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加强水津液的循环,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在温热病中,也直接和清热药一起用,竹叶石膏汤,白虎加人参汤等。 四,近代对人参的药理研究也比较多,网上很多,自己找来看就是了,就不再浪费时间了。 人参与*芪的比较,人参是君王,*芪是宰相。人参是决策制定者,*芪是决策执行者。在外感病中,用人参而少用*芪,用人参是为了稳定大局,用*芪则会出现瞎指挥的局面,参苏饮,败*散就是此例;但在祛寒湿通络药中,用*芪是为了鼓舞士气,更好的付诸于行动。补阳还五汤,*芪桂枝五物汤就是此例。 鉴定: 未完待续。。。 你们先看着,我先歇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cd/6530.html
- 上一篇文章: 人参*参丹参西洋参,到底哪种适合你
- 下一篇文章: 哪十类人不适合睡前喝牛奶,为改善睡眠,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