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初期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1022/4715448.html
中国正奔向现代化,奔向文明和富裕。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农业文化是中华文明立足的根基。农业文化的“内核”——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 农耕文化的代表,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山西历史资源丰富,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看的就是农耕文明。山西许多农业耕作系统都体现出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取物顺时、循环利用’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传统农业生产历史文化的典范。让这些人类历史上闪烁着熠熠光辉的农业生产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弘扬,以鲜活的状态传承意义重大!”日前,长期研究山西历史文化和农耕文明的苏泽龙教授对记者如是说。苏泽龙,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历史学博士,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山西项目的主要推动者,对山西区域社会史、农业史、历史文化遗产研究颇有造诣。一说起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这位奔走在山西这一研究领域前沿的专家头头是道,侃侃而谈。

发掘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意义深远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年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倡议,并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简称GIAHS)项目,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中国是最早响应并积极参加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国家之一。目前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50个,我国共有15个项目列入其中,位居世界 。年,原农业部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中国也是世界上 个开展 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的国家。“以农为本、以农立国对中国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同样,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劳动人民长久以来生产、生活实践的智慧结晶,其具有历史持久性、生物资源丰富性、知识技术体系完备以及较高的文化价值。”苏泽龙介绍,迄今为止,农业农村部已认定了六批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为核心,深入发掘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和社会功能,将其与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探索实现文化、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苏泽龙特别强调,发掘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与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一样,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生态与环境价值、经济与生计价值、社会与文化价值、科研与教育价值、示范与推广价值等。与此同时,许多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既是重要的农业生产系统,又是重要的文化和景观资源。因此,发掘和整理农业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做好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和资源的发掘,将农业文化宣传展示与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既能为农业发展提供资源载体,又能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业文化遗产是今天山西的骄傲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五千年中华农耕文明为山西留下诸多的农业文化遗产。苏泽龙一五一十地向记者罗列,山西南部是原始氏族部落 炎*二帝的主要活动区域,也是尧、舜、禹农耕文化的中心。我们的祖先最早在这里开始原始农耕、驯化种植农作物、进行种桑养蚕和观天授时。考古发掘证明,我国最早的石磨盘等细石器出自沁水县。“后稷教稼穑,首种于稷山县……”,后稷最早在山西发展的黍作农业后来推广至全国,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旧石器时代算起,历经夏、商、周几千年的演进,山西的农耕历史进程从未间断,同时山西一直是中国“重农”之地。秦汉之后,山西的粮食不仅足敷自用,而且接济周边地区。唐宋时期山西是京师粮食桑麻的重要供给地。山西不仅粮源充足,而且作物品质优良,历朝历代被列为贡品的山西小米就有广灵小米、阳曲小米、沁县小米等。山西不但五谷历史悠长,而且农业文化遗产丰富。秦汉时期作为蓄财粮、养兵马的膏腴之地的平陆县,出土汉墓壁画《牛耕图》所绘汉代普遍采用一人扶犁、二牛抬杠的牛耕方法,反映出当时农业经济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定襄县开渠引水灌溉具有悠久的历史,宋金时期 文学家元好问曾撰文记载灌溉玉米、高粱的滹水渠堰等水利工程。“除农具和灌溉系统外,大同*花种植系统、稷山板枣生产系统、临猗江石榴栽培系统、神池莜麦种植系统、壶关旱作梯田系统、平顺大红袍花椒栽培系统等诸多农业遗产都负载着丰富的、独特的农业历史文化内容。”苏泽龙兴味盎然地说,山西的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典型代表,具有农业生物多样性、完备的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其所包含的深邃的生态哲学思想,丰富的传统技术体系是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西农业文化遗产是待开发的“富矿”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我省许多农村至今仍保留着绵延千年的农耕文明图景。“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神农炎帝,其主要活动区域现高平市周边,仍遗存有大量有关于炎帝的庙宇、碑刻等历史文化,当地至今仍保留着每年四月初八祭祀炎帝的盛大传统。”“高平羊头山种植的黍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美食,同时还有度量衡基准的特殊文化功能。魏晋南北朝时期即有‘上*之黍,有异他乡,其色至乌,其形圆重,用之为量,定不徒然’一说。”苏泽龙动情地说,悠久的农业历史底蕴铸就了山西农业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和开发优势。毋庸置疑,宣传和传承农业文化遗产是增强地域文化软实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发掘和转化农业文化遗产是推动地方经济实力的一个有效载体。首先,山西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如已被认定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阳城蚕桑文化系统”在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就发挥重要的生态作用,从而使农业文化遗产地具有良好的生态与环境质量。其次,独特的品种资源为发展特色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中药材为例,仅晋东南就有野生中药材品种资源余种,*参、柴胡、*芩、*芪、甘草、桔梗、五加皮、丹参、知母、板蓝根、远志、地*等中药材,以其良好生态、上乘质量和传统技法,为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提供良好条件。三是社会与文化价值。当今时代,是一个品牌制胜的时代。山西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的人文故事是山西“品牌强农”的独特优势,把“五谷神农”“尧牧舜耕”“后稷稼穑”“嫘祖养蚕”“关公忠义”等特色文化符号和元素植入山西农产品之中,是打造“晋字号”金字品牌的“天然”优势。将山西农业传统文化与现代农产品黏合创新,能够让人们在品尝山西农产品的同时,唇齿间留下历史文化印记,让农耕文化真正起到提升山西农业竞争力的功效。与此同时,农业文化遗产还是重要的生态、文化、传统教育基地,可为我们展示先民的勤劳、勇敢与智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四是示范与推广价值。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的示范与推广,可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宝贵的经验。由于地理环境特殊,山西保存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杂粮基因库,培育出了众多品质 的特色杂粮,从吕梁山到太行山,从大同盆地到汾河谷地,历来是山西杂粮的主产区,一直沿用典型的传统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如岢岚红芸豆、晋北苦荞米同时兼具传统与现代生产方式,具有增产、增收、节支等多种优点。“然而,与其他类型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相比,蕴含活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等特质的山西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工作仍旧任重道远。这其中,有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认识,许多人对农业文化遗产变得疏离和陌生的原因;也有缺乏系统有效保护,一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面临被破坏、被遗忘、被抛弃的现实窘境。”说到当下山西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苏泽龙话锋一转,不无担忧地说,今天山西农业文化遗产不应一味深藏不露,矜持内敛,希望社会各方本着“多方参与,惠益共享”的原则,高度重视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潜在的多重价值,在发掘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演变,真正促进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让发掘与保护的成果真正惠及社会!山西农民报全媒体记者金建强

编辑:刘瑛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cl/12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