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商务部日前发布《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年,商务部的建立的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系统系统新增6个重点品种,统计范围达35个,并进一步细化至56个常用规格。目前,流通信息的采集来源于85个中药材产地的商务部门、17家中药材市场、6家中药材网站和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整理的中国海关数据。年纳入统计的35个品种中,7个价格同比上涨,占统计品种总量的20%,代表品种有附子、连翘等。在35个品种中,21个供大于求,14个趋于供需平衡。新增产量与市场需求的供需失衡,必然引起相关品种价格下滑。除三七以外,年价格出现下滑的品种还有白芷、太子参、茯苓、白芍等,供需失衡的严峻状况急需调整。

1.年中药材重点品种市场销售情况

2.年中药材价格及走势预测

3.年中药材出口情况统计

附: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为引导中药材产销平衡,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商务部于年初建立了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系统,统计发布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信息和走势预测,并进行风险预警,对促进中药材流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年,该系统新增6个重点品种,统计范围达35个,并进一步细化至56个常用规格。目前,流通信息的采集来源于85个中药材产地的商务部门、17家中药材市场、6家中药材网站(名单附后)和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整理的中国海关数据。

一、年中药材种植情况

(一)可采收面积持续增加,形势堪忧。年纳入统计的35个品种中,有27个可采收面积增加,占统计品种总数的77%。三七是新生产面积持续上升的代表品种,其年的可采挖面积为4.2万亩,年增加为7.1万亩,年再度增加至19.2万亩,年,三七的可采挖面积已经上升至65万亩。可采收面积的急剧扩张,必然带来价格的跌,整体形势堪忧。(二)重点品种供需失衡,急需调整。年纳入统计的35个品种中,21个供大于求,14个趋于供需平衡。新增产量与市场需求的供需失衡,必然引起相关品种价格下滑。除三七以外,年价格出现下滑的品种还有白芷、太子参、茯苓、白芍等,供需失衡的严峻状况急需调整。

二、中药材重点品种市场价格波动情况

(一)少数中药材价格处于上升通道。年纳入统计的35个品种中,7个价格同比上涨,占统计品种总量的20%,代表品种有附子、连翘等。附子价格已是连续第四年上涨,以清水白附片规格为例,年平均价格为40.3元/公斤,年上升为45.3元/公斤,年继续上涨至88.6元/公斤,年高达元/公斤。附子在本轮涨价之前曾低价多年,种植户收益不高,种植意愿低,加上其加工成本逐年抬升,因此价格触底后急剧反弹。需要注意的是,附子近年价格较好,农户种植积极性高,扩种面积较大,为后期价格下滑埋下隐患。连翘为野生资源的代表,资源供应量有限导致了其价格持续上涨。另外,作为早春开花的果实籽仁类药材,易受倒春寒影响严重减产,价格波动较大。从年开始,连翘价格连年上升,主要的流通规格水煮青翘年平均价格涨至56.9元/公斤。(二)扩种成为价格下行的主要诱因。年纳入统计的35个品种中,28个价格同比下跌,占统计品种总量的80%,如三七、白芷等。三七价格年再度下跌,以头规格为例,年平均价格为.2元/公斤,年已跌至.4元/公斤,年平均跌幅为81%。三七上一轮的高价期在产地形成畸形的极高收益率,造成产地多年来疯狂扩种,未来可采挖面积仍旧庞大,累积的库存也屡上新高。白芷价格从年开始持续下滑,以四川统货为例,年平均价格为14.1元/公斤,年跌至7元/公斤,跌幅为50%。白芷价格下滑同样是扩种造成,显示出种植中药材资源虽然供应具有保障性,但因价格造成的种植弹性变化区间极大,种植的增减需要一定的引导和调控。(三)出口价格下降态势明显。年中药材出口价格多数下降。35个品种中有单独海关编码的34个,其中,23个品种价格出现下滑,占比为68%。下滑幅度超过30%的品种有*参、*芩和白芍。中药材出口价格的下滑与国内价格整体下降有很多关系。近年来,国内中药材价格波动较大,外商签订的采购合同以短期合同为主,价格基本随行就市。仅有少部分高端客户会重视药材基地的培育与发展,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cl/7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