燮理阴阳,五脏同调,不忘兼挟治疗顽固性痤疮

彭某,女,47岁。年3月20日初诊。

主诉:痤疮反复发作2、3年。

刻诊:面部密布丘疹、结节、囊肿,红肿痛瘙痒明显,曾多次服西药、中药疗效不佳,易反复,近半年来症状加重,月经断3月并伴时有燥热汗出但手足冷,口干乏力,纳食可,大便先干后软,夜寐困难,舌红少津苔薄黄腻,脉细弦尺部沉弱。

治拟滋肾降火,疏表利湿,清热凉血化瘀。

处方:女贞子,墨旱莲,玄参,生地黄,百合,丹皮,赤芍,紫草,金银花,大贝母,天花粉,生牡蛎,白鲜皮,桑白皮,莲子,山药,茯苓皮,白茅根,黄连,肉桂,酸枣仁。

1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平素保持面部洁净。

患者服药2周后,面部瘙痒明显减轻,皮损有好转,未有新疹出现,口干减轻。

继服4周后,复诊面部痤疮基本消失,皮肤渐光滑,口干燥热汗出明显减轻,手足稍冷,睡眠不稳定,晨起乏力,大便偏干,舌偏红苔薄脉细沉。

治拟益肾健脾,宁心安神,凉血化瘀。

处方:百合,生地,潼蒺藜,刺蒺藜,黑豆衣,山药,莲子,北沙参,黄精,桑寄生,续断,紫丹参,赤芍,苍术,制香附,炒山栀,神曲,川芎,炙甘草,浮小麦,大枣。

14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后随访诸证消失,投入正常工作。

按语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和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生多与内分泌功能失调,炎症及宿主免疫反应,导致皮脂分泌过多、毛囊内微生物感染和全血黏度增高等有关。而性腺、内分泌免疫功能主要与中医理论中肾脏的功能相对应。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反复难治型痤疮发病率逐渐升高,同时由于环境等因素改变,青春期后痤疮发病率也在增高,青春期后体质多痰湿、瘀血、多气虚阴虚,让青春期后痤疮较之青少年痤疮更为棘手。

痤疮中医称为“痤”、“粉刺”、“肺风粉刺”、“面疱”等。早在《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汗出见湿乃生痤痱。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指出湿郁化热而生痤疮。

临床上多数医家认为痤疮的病因大多与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血热瘀滞等有关,治疗多从肺、脾、胃三脏治疗,鲜有从多脏调燮论治。

本案彭某女性,年届七七之年,肾阴虚损,肾水内耗,元·朱丹溪《格致余论·相火论》:“(相火)煎熬真阴,阴虚则病。”

一则不能上承心火,使心阳独亢则出现五心烦热、失眠、舌红;

二则水不涵木,阴不制阳,肝阳化风,肝阳亢盛,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等症;

三则阴虚火旺灼津成瘀热痰滞,加之过治误治,阳气怫郁,湿瘀停聚,经络阻塞,阻于玄府,遂成痤疮反复发作。正如内经所云“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

初诊方中二至丸以滋肝阴补肾水;生地、玄参入肾甘寒养阴而滋阴降火;百合调养心肺,令金左位以收佐金制木之效;天花粉清解肺胃之热,生津止渴;牡蛎咸寒引热下行使热不上炎而消灼津液,且能敛汗镇惊;再以丹皮、赤芍、紫草加强清热凉血之功,又可解毒散痈。

“肺主皮毛”,“痞坚之处必有伏阳”,局部皮肤淤积化热,用金银花、大贝母、桑白皮、白鲜皮宣肺、清肺、泻肺,邪需出路,以皮治皮,引诸药达皮,引邪从表而出;莲子、山药益气养阴,兼补肺脾肾三脏,药性平和,以平为期,补后天以充养先天。

湿性缠绵,常使病势胶着不解或反复发作,“湿盛则阳微”故手足冷,以甘淡通阳,茯苓皮、白茅根甘淡利湿而不伤阴,徐灵胎认为“白茅根交春透发,能引阳气达于四肢,又能养阴清火用之,使平日所服参附之力皆达于外,自能手足温而卧矣”;黄连、肉桂交泰期水火既济达阴平阳秘,酸枣仁养肝安神。诸药合用,燮理阴阳,五脏同调,不忘兼挟,标本兼治。

复诊邪恋正伤,久病必虚,久病必瘀,此时若以常见之清法治之,不仅不能收效,反犯虚虚实实之戒,更伤正气,以致痤疮反复不愈。

故用川断、桑寄生同入肝肾经,补益肝肾,川断偏入肾经血分长于通利血脉;寄生偏于祛风胜湿,长于强壮筋骨;二者相须为用,药力倍增,现代药理也证明二药共同调节性腺激素平衡。

山药、莲子、北沙参、黄精益气养阴,和顺脾胃;潼蒺藜擅入肾补虚,白蒺藜偏入肝平肝,黑豆衣则养血平肝且有止汗之效,三药合用有肝肾同治、水木兼顾之妙。

甘麦大枣汤缓急养心调脾;生地黄益心营,滋肾阴清血热,百合调养心肺;丹参、赤芍活血、养血、凉血;越鞠丸统解六郁,气机冲和,血脉流畅。

诸药益肾为主,补脾为辅,补后天以养先天,益先天以助后天,五脏调和使气血得以生化,湿浊得以运化,血脉得以宣通。

临床见到合并皮肤痈疮及口疮者甚多,对口疮者喜用交泰丸合生地、玄参等甘寒滋润并用,黄连清手少阴之火,生地、玄参救足少阴之消,此为两少阴合治法,安未受邪之地也;肉桂为佐使,可温阳化气,蒸腾阴液,同时可制约药之寒,也可引火归元,以助药力,实践用之验之十有八九。

治疗皮肤痈疮者,喜用甘寒药物以清热解毒,认为苦寒直折泻火虽强,但苦躁伤阴,苦寒败胃,戕伐肾气,一般适用于体质壮实之人,而病久之人及体质虚弱者常不用此法,防犯虚虚实实之戒,常以大队甘寒之中辅以少量苦寒之品,以求“甘苦合化阴气”;并配合培补肾元、健脾益气法,补泻兼施,处处顾护胃气及肾气,将“治未病”思想贯穿于整个疾病的防治过程中。

简介

主任中医师,南京市名中医,国家中医管理局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江苏省第五届优秀中医药工作者,南京市第二批名老中医继承人。获得江苏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南京市科学进步奖二等奖。深研中医百家学说,中医诊疗独树一帜,善治疑难杂症及消化系统疾患。

擅长

疑难杂症及消化系统疾患,尤其对高血压、糖尿病、老慢支、关节炎、胃肠炎、顽固性失眠、复发性口疮、唇风、偏头痛、痛风、产后病、更年期综合症、甲状腺疾病等的治疗及康复疗法。

提醒:本文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医院就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pj/15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