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石菖蒲
石菖蒲性温,味苦,入心经、肝经、胃经,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 养生保健中用其三个方面: 其一是化痰开窍,治疗痰迷心窍的卒中、癫痫、神志不清、痰浊壅阻、清阳不升、健忘耳鸣、耳聋、经络肢体不利; 其二是化湿和中,治疗湿阻中焦所致的胸腹胀闷、腹痛吐泻、食欲缺乏、舌苔腻等症; 其三是用其芳香提神、通窍、杀菌。 石菖蒲、菟丝子、远志、地骨皮、生地*、五味子、川芎组成“读书丸”,用于养神定志、增强记忆;石菖蒲配远志、朱砂、茯苓,用于安神定惊。 石菖蒲配远志、茯苓、人参,用于补心强志。 石菖蒲与*连等组成开噤散,治疗痢疾噤口不能食。 石菖蒲与半夏、郁金、佩兰组成方,用于治疗湿浊阻胃、脘痞不饥、痰多食少。 也用于治疗卒中、癫痫、谵语、肺脑炎、前列腺肥大、皮肤病、颈椎病等症的方剂中。 养生配方推荐 1.石菖蒲3克,*连6克。水煎服。用于治疗口舌生疮、心火郁热。1剂可愈。 2.丹参克,五味子克(蒸),石菖蒲克,安神膏克。配成安神补心丸。可安神,治疗失眠。每日3次,每服15丸(每15丸重2克)。 3.石菖蒲3克,*连6克。水煎服。用于治疗尿频,往往1剂而痊愈。 保健注意 1.常用量为3~6克,鲜品9~24克,外用适量。 2.阳亢、躁烦、多汗、咳嗽、吐血、滑精者忌服。 保健药膳 山药、*芪、熟地各15克,远志12克,石菖蒲10克。水煎服,每日煎服两次。亦可按此方比例酌情扩大用量,将诸药烘干,研为细粉,炼蜜为丸,每次8克,早晚空腹各服1次,温开水送下。本方能补气养阴、宁神益智,可用于神经衰弱、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气短乏力等。 奇闻趣事 《神仙传》记载:“汉武上嵩山,夜忽见有仙人长二丈,耳出头巅,垂下至肩,礼而问之。仙人日:“吾九嶷山神也,闻中岳石上菖蒲一寸九节,可以服之长生,故来采耳。”忽然失神。帝顾侍臣曰:“彼非复学道服食者,必中岳以喻朕耳。”为之采菖蒲服之。经二年,帝觉闷不快遂止。时从官多服,然莫能持久。惟王兴闻仙人教武帝服菖蒲,乃采服之不息,道得长生。 《后汉书》曾记:有一个叫盂佗的人极想当官,但本人缺才无能。他不惜重金买了一坛菖蒲酒,送给宰相张让。张喜形于色,当即封孟佗为凉州五品刺史。一壶菖蒲酒换来刺史官,说明菖蒲酒之名贵。 石菖蒲特异的形志习性给人以赏心悦目,抒发感慨,咏诗作对以达养性养身外,在医疗养生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医家、养生家均颇器重。 《千金方》云:“七月七日取菖蒲为末,酒服方匙,饮酒不醉。” 《仙经》称石菖蒲为“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 《道藏经》云:“菖蒲风干为丸,每日酒饮服下30丸,临卧更服30丸。服至一月消食,二月痰除,服至五年骨髓充,颜色泽,白发黑,落齿更生。” 《神农本草经》将石菖蒲列为上品,并云其可“开心孔,补五脏,透九窍,明耳目,久服不忘,不迷惑,延年益智,高志不老”。 宋代《太平圣惠方》记载:“蒲酒主大风十二痹,通血脉,治骨萎,久服耳目聪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亲,上品姜粉、姜膏、艾条、温灸服、道地药材?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ps/1455.html
- 上一篇文章: 紫苏栽培技术
- 下一篇文章: 救命药一定别选错救心丸or丹参滴丸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