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一年中医,他是怎么给自己开方的丨正安
本期导读 学员们通过《中医一年通》课程里的中医学习,能够运用中医的知识和方法,防治常见疾病、提高生活品质,是我们 的成功和幸福,也是我们为大家传播更多中医正见的根本动力。 此次,我们就一起跟随《中医一年通》五期学员杨小兵的文章,看看他是如何在学习后,用老师的指导方法,为生病的自己诊断开方的。 解除心烦的正确「姿势」 //中医一年通学员·杨小兵 //中医一年通五期学员,报名学习前并无中医基础; //目前已学习半年之多, //中医基础理论及诊断学已学完, //中药已学一部分,方剂未开始学习。 起因 近三个月以来,不知是何原因,我一直感到心烦不已,口头禅基本上都变成了「烦死了!」、「我好烦!」这些。 通过跟着潘老师半年多的学习,我还给自己的这些「烦」做了个总结,主要症状可以概括为: 1.心烦、喜太息; 2.胃胀,常打嗝,胃口差; 3.梅核气; 4.手上臂内、后至腋窝内有不舒畅、牵拉内有疼痛;左侧胜于右; 5.长期右侧鼻孔不通;左侧鼻孔流涕(色清、黏腻); 6.舌质偏紫、舌苔厚、苔色稍*、舌边有轻微齿痕,舌体偏胖; 7.脚趾缝痒; 8.大便软、粘。 本来以为是由于那段时间压力太大,导致的心情不好,过段时间这情绪自然而然就会消退。 可万万没想到,这心烦的感觉一跟就跟了我三个月,而且还升级了,导致最近几天不仅后项疼、右肩僵疼,肩内还有冷感。 诊疗 好在在中医一年通学习了这么久,不能枉费了老师的一片苦心,和平日的辛勤钻研。于是我开始在家翻各种关于中医的书,试图用中医的方法给自己诊断一下。 2月5日的时候,我在看《素问·经脉别论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这让我突然意识到,难道我这持续不断的心烦是因为那日喝了冰啤酒,寒气伤了肺和心脉? 于是,我又查了肺经和心经循行,看到这样一段话: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之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 不禁感叹,果然有端倪! 方剂 看到这里,一个念头在我脑海中闪现:既然如此,诊断都诊了,何不运用自己在中医一年通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给自己开个药方呢? 说干就干,我又翻书了解到—— 心烦的可能原因为 1.肝郁化火,火扰心神; 2.肺气寒凝,气机不畅,致心气也不畅或心肺之间的信息交互不畅; 3.从心中所出血液,遇到肺输布的寒气,瘀堵心脉。 辨证分析 1.外感病:后项、右肩僵痛,是由于天气变化,受了风寒。 2.中焦病:脾湿欠运+胃气不降。 3.上焦病:寒闭肺窍+心脉瘀堵。 这寒闭肺窍是重点,心脉不通我也是有感觉的,虽然我不太相信自己会肝气郁,但确实是全身气机不畅,身体感觉很沉重。 可此时的我,虽然已经在中医一年通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及诊断学,可中药才上过两天课,方剂更是没有学过。 虽说给自己开方这事想得很美好,实践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开始翻看潘老师出的小册子——《中药精华本》,那里有各种中药的性味和功用的列表。 再结合已经学过的内容,开出了下面这样的方子,并亲自试药,总结了一些感受: 剂 香附12g、姜*6g、细辛3g、葱白3寸段、丹参5g、*参20g、甘草10g ?用药思路 开始针对治疗肝气郁、肺窍闭、心脉阻这三方面挑选药物; 行气药 疏肝理气的圣药——香附; 解表药选择能温肺化饮、宣通鼻窍的细辛; 活血药选活血行气的姜*。姜*本不常用,我查资料,见它常用来治疗肩臂的风寒湿痹及血瘀,其他活血药则没有那么明确。便看中它的作用部位,于是想拿来试试。 用*参补益胃、肺之气;这几味药个性鲜明,于是想到,若不加个甘草好像不成个方子;煎药出锅时,看到厨房有葱。 想到葱白也可解表,且通肺、鼻,于是剁成葱花,以药汤冲服。 剂药,剂量都很小,主要还是探路。 ?服药体验 6日夜——22:20服药汤一碗。 即刻,胸中辛热之气弥散,心跳加快(舌麻,会不会是细辛中*?),手臂气血旺相,上臂痹痛处热甚,接着前胸后背热,鼻窍通。 7日晨 口干、舌苔厚(色如常、齿痕无); 胃胀依旧,心烦喜叹息的情况没有多大变化; 大臂至腋窝内牵拉时,不通疼痛的感觉有减轻; 两鼻孔通畅,右鼻孔鼻涕少了很多(两小时坑鼻涕3次)。 7日——09:00 服药ml。肺鼻不通的症状持续减轻,心烦和胃的状况没有太大变化。 第二剂 香附12g、薤白6g、红花5g、柴胡6g、枳实10g、姜*6g、细辛2g、丹参5g、*参20g、甘草10g ?用药思路 剂药,感觉细辛药力太猛,减1克;香附行气,主入肝经,在心肺的作用不明显。在行气药中又找到了薤白这味药。 薤白: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通阳散结——治胸痹之要药;行气导滞——治脘腹痞满胀痛。 用枳实破气消滞,解胃胀之苦。发现薤白、枳实皆通大肠,大肠气降,增加柴胡,以佐香附升木气。 丹参5克,作为引经药,引药通心经,同时丹参性微寒,除了活血,还有解心烦的功能。 剂体会到姜*在细辛的协助下,力道彪悍,不容小觑。姜*主要通过行气破瘀,为防止心胸处的淤血留邪别处,所以加了红花。 7日药方增加:薤白6g红花5g柴胡6g枳实10g 减少:细辛3g--2g ?服药体验 7日22:00服药 不知是细辛量减还是已经适应了药性,本次感觉辛窜之气没有那么强烈,较之前平和了不少; 服药几分钟,背部出了小汗; 约15分钟,感觉横膈下及两胁内一缕凉气,似「冂」形分布,横膈一带较轻,两胁稍多。看来是柴胡起作用了。好像柴胡没有用对; 半小时,感到气下大肠。看来胃气不降之症可以得到缓解。 8日晨自检: 舌质淡红、苔白厚、舌体偏胖; 胃胀有减,胃口稍好,梅核气仍在; 大便软黏腻; 发现:若不将鼻涕坑出,心烦感加重。 第三剂 薤白10g、姜*8g、细辛2g、辛夷花5g、淡豆鼓15g、厚朴10g、枳实10g、*参20g ?用药思路 第二剂后: 胃胀有较大缓解、梅核气有少量减轻;臂糯牵拉疼痛面积缩小至1/3;疼痛程度减轻;后项及右肩僵痛几乎除尽(前两天有点风寒,后项及肩背僵痛);鼻涕较昨日又减少;全天有四五次坑鼻涕;深呼吸次数减少;心烦次数减少和程度减轻。 从前两次服药后的情况来看,血瘀应该不是重点;从「若不将鼻涕坑出,心烦感加重」这一点来看,心烦的关键与是肺系统相关,可以断定与肝无关。 所以,减掉香附和柴胡;增加厚朴,与枳实组合,消痞降气;薤白加量;增加辛夷花。 因为表寒证没有解决,在解表药中找到了一个,能解表,能除烦。 这几味药指向明确,不需要用甘草调和,去掉甘草。 至此我才感觉,用药开始对路了。 ?服药体验 第三剂后,心烦、胃胀症状明显减轻,其他情况也持续改善。 第四剂 薤白10g、姜*8g、细辛2g、辛夷花5g、石菖蒲10g、丹参5g、淡豆鼓15g、厚朴10g、枳实10g、*参20g ?用药思路 用了前面3剂药,病情好了一多半,还有一点全身气机不畅感觉。 还是有点不自信,是否还有什么犄角旮旯里的寒气没有清理出来,所以又增加了石菖蒲和丹参。 ?服药体验 淡豆鼓药力很持久,晚上10点服的药,我凌晨三点多醒来,发现身上还在微微出汗; 症状持续改善,胃胀、心烦等几近消失。 10日: 心烦轻微也不易发;腋窝疼痛范围小了很多;胃胀和梅核气基本消失;再受风寒,头痛、项痛; 11日: 停药;后项僵痛基本消除;风寒已解;大便成形通畅;其他症状如昨日;手少阴心经和心包经;气血旺相,估计身体还在继续做疏通;傍晚觉得心气有些不足。’ 自第二剂开始,腿上皮肤干燥;日盛,伤津耗气了。本来还买了一剂,没有服用。 为了方便各位阅读,做了下面的表格,总结下此次自行开的4剂药及疗效: ?方剂 ?疗效 ?温馨提示 需要说明的是,此方剂并无基本方做底方,仅仅是据证而作的药物对应组合,是我应用所学的知识对自己做出的诊治。 因此,以上所有药方均不可乱吃,大家切记不要照方吃药! 感悟 通过这次实践,有几点切身感受想要在这里和各位分享: 1.抓病机 对于「心烦喜太息」很容易辨成肝郁化火,火扰心神。但「若不将鼻涕坑出,心烦感加重」这一点说明了病机。 所以,以后我们去看医生, 自己能准确描述,病证的起因,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加重或减轻。 做医生的也要问清和抓住机要。 2.用药 经过这次有目的的试药,我对细辛、薤白、姜*、淡豆鼓几味药有了直观的体验,加深了对药性的理解掌握。 从形态上看,叶似肺两片,花如心,根似肾。入肺经、肾经。其味辛,性温。 常用量1~3克,宣散之力迅速而猛烈,又入肺肾,所以对陈寒痼冷有效。 又名小蒜。小时候,我们在山坡上采挖吃过。菜地中无人种养,山坡上野生一丛一丛,也不多见。有俗语「九月的小蒜,香死老汉」,表示在农历九月,是薤白味道最浓郁的时候。 那是用鲜品全株,切碎拌油辣椒,调醋盐,做凉菜,味道确实极美。 薤白 的特点:通阳散结,作用在胸中。所以治疗心胸处的疾病多用此药。与瓜蒌、半夏搭配除胸中之痰湿。瓜蒌有润肠通便的功效,我证并不适用。 似一莽夫,力大性急,行不久远。如黑旋风李逵,轮开板斧,大力砍杀,但也就是三板斧,就要坐下来歇息。所以姜*的活血行气之力,只能作用在胸、肩、上臂一带。 辛,微温。能解表、除烦。味辛能散。除烦功效容易忽略,我开始也没有想到。能除烦,是取了*豆发酵之气,将深层次的很细微的不畅气机,缓慢持续地透出来。 作用力非常缓和,但力道绵绵不绝,持续很久。我用了15克,量太大了。 另:一开始,加上大腹皮,应该对脚气和大便有帮助;全方中辛燥温热药多,应该加石斛,避免伤津。 通过 此次实践,我 次感受到中医与自身的贴近,虽然想要真正做到用中医方式来帮助别人、消除病痛,还需要继续努力学习。 但也十分感谢这半年多中医一年通的课程,以及潘老师知无不言、谆谆善诱的教导,独特的教学方式,让我们与中医更贴近。 同时 我也领悟到:中医是一种医学,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主张健康、淡然、快乐的生活方式。 用自己的双手呵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让我们有正确的生活理念,气定神闲而不浮躁,能不随波逐流而又自在。 并且,还能在学习之中,遇见志趣相同的良师益友。因此,中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 中医一年通持续招募中... 即日启航 让健康常伴左右 守护至亲至爱的家人 我们在「中医一年通」的课堂迎接 你的健康新生活! 这是一组集中式学习的课程 1年一年通课程学习=5年大学里的学习 提升你的知识汲取速度。 潘毅 ◆《中医一年通》主讲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教授习医从医30余年,具有丰富的教学与临床实践经验。多年沉潜医易相通之道,致力于从理论到临床的原味中医研究与传播,弘扬中华 传统文化,著有《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一书。◆潘教授讲课旁征博引,深受学生喜爱,曾荣登年全国医学专业 十大教授榜、年各省 十大教授榜,是中医一年通学员眼中的「男神」。授课对象 ◆不唯身份,不唯性别,不唯年龄,对中医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 ◆勇于思辨,愿意归零,独立思考,随老师采众家之长,不迷信于任何中医理论; ◆善于运用,将中医的学习内化为对日常起居的指引。 不要错过与男神面对面交流做师生的机会哦深圳年预报名听说过年之前(1月24日)报名有优惠呢报名请咨询(喜悦老师)(暗号:一年通) 课程费用 5.2万元/人 *正安医馆会员、正安文化老学员可享受98折优惠。 一共课时(45分钟/节课) ◆周末班、平日班每月1-2次,避开节假日。 开课学院 深圳 1.开课时间:年9月5日开课(周末班第18期) 2.课程(喜悦老师) 3.上课地点:深圳福田区泰然九路海松大厦A座 上海 1.开课时间:年7月11日开课(集中班第17期) 2.课程(正心老师) 3.上课地点:杨浦区隆昌路号1号楼室 广州 1.开课时间:年10月17日开课(周末班第19期) 2.课程(陈老师) 3.上课地点: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埔村北码头28-29号M创工场4楼 报名方式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欢迎拨打咨询电话,我们将会有专人为您服务。 版权声明: 1.本文首发于「正安文化」,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 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今日编辑:小如 欲详细了解课程北京中科医院是真是假海口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ps/5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带您了解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注射用丹参多酚
- 下一篇文章: 活动议程12月8日,农盟会给皖北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