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我院共有种自制制剂,涵盖合剂、片剂、颗粒、软膏等13种剂型。其中有不少像金黄膏、清肠栓、清胆胶囊等这样的“明星”制剂,深受患者欢迎和认可。

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我们特开设“制剂故事”栏目,从特色自制制剂研发历史和故事中,感受龙医人的坚守和智慧,感受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

本期,邵长荣名中医工作室、肺病科薛鸿浩主任医师向大家介绍“川芎平喘合剂”的由来。

川芎平喘合剂的由来

已故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上海市名中医邵长荣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善于总结,突破传统中医学对哮喘的认识,首次提出瘀血为哮喘病理因素之一。

邵长荣教授认为哮喘病情缠绵,经年难愈,除与患者本身存在“虚寒”“痰湿”病理因素相关外,还可能与“郁瘀”有很大的相关性。他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中医治疗哮喘除温肺散寒、开肺解郁、顺气化痰等治法外,对于病情较顽固及胸痞气促、舌质紫暗缺氧较明显的患者,如加用丹参、红花、赤芍、当归、川芎等活血化瘀药,往往可以很好地提高止喘效果。在参考中医理论“久病必入络”“久病必有瘀”及《血证论》有“盖人身气道,不可阻滞……内有瘀血,气道阻滞,不得升降而喘”等观点后,邵长荣教授对“血瘀”这一病理因素在哮喘发病机制作用中的影响有了初步的科研思路。

邵长荣教授是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家,在临床科研中处处体现出中西医结合思维,哮喘本质是炎症,大胆提出假设活血化瘀药物通过调整机体炎症反应状态从而提高哮喘治疗疗效。邵长荣教授指导他的研究生肖沪生医生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撰写《血小板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关系》的文献综述,详细阐述了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细胞因子与哮喘发病的内在关系作用,并指出哮喘发作时支气管与肺血管为保持一定的通气血流比例,发生同步收缩,使得肺血管血液黏度增高,微循环障碍,形成肺动脉高压。在前期整理的血小板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关系的文献基础上,邵长荣教授指导研究生肖沪生探索川芎嗪治疗支气管哮喘与血栓素的关系。为什么活血化瘀中药邵长荣教授选择了川芎,因为哮喘患者发作期气机不畅,肺气郁闭,而川芎性味辛温,为血中气药,气血并治,有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升清阳开诸瘀的功能。

在川芎嗪临床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邵长荣教授又思考进一步研究川芎提取物剂型及配伍其他有关药物,起到提高平喘效果的科研思路。他在治疗寒哮患者中将温肺散寒、活血化瘀、化痰平喘等治法配伍,组成了治疗寒哮的协定方:川芎、赤芍、白芍、当归、丹参、黄荆子、胡颓叶、细辛、辛夷、生甘草,取名为川芎平喘合剂,并以此方作为培养研究生张惠勇、李靖阳的课题,制作豚鼠哮喘动物模型,开展川芎平喘合剂防治支气管哮喘临床及实验的前瞻性课题研究,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证实了川芎平喘合剂具有通过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从而控制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作用。川芎平喘合剂的成功研制及相关基础临床研究于年获得了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进步奖。

纵观川芎平喘合剂研发过程,充分体现了邵长荣教授从临床观察出发,结合最新现代医学研究进展,运用祖国中医学理论,中西结合辨证思维,科学设计,有序钻研,从临床到实验,再从实验到临床,逐步深入探索的科研思路,这一点也是我们后学值得好好思考及学习的。

原标题:《医院“川芎平喘合剂”的由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tp/16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