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肿瘤过程作用更大
癌症可以说是现代人的梦魇,现代治疗方案会根据癌的分期、组织学的类型、生物学的特性以及患者的全身健康情况做综合的考虑。而如何在中西医疗法中取长补短,获得相得益彰的结果,更是目前肿瘤临床治疗的发展方向。 西医在临床治疗肿瘤包括化疗、放疗、手术、及标靶治疗等四大疗法,这些治疗方案提高攻癌的效果,但其副作用却是成功完成疗程的最大障碍。 张代钊教授指出:中医认为癌症发生与正气虚损及邪毒入侵关系密切,治疗上分为扶正与祛邪。「扶正」即通过调节自身免疫功能,来达到抗癌目的;「祛邪」则直接对付病灶,抑制肿瘤生长,又依辨证区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方法。 中医辅助西医治疗,有减毒、增效作用,对免疫、造血、消化系统功能,及肝、肾、心、肺等器官有保护作用。同时对于肿瘤治疗、预防复发、延长生存时间进而改善生活品质均有良好效果。 一、扶正培本法 《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三部九侯论》:虚则补之。中医认为肿瘤多属虚症,故使用扶正固本法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平衡,提高自体免疫功能,加强抵御及袪邪的 能力,抑制癌细胞生长。 (一)依辨证使用健脾益气、滋阴养血、温肾补脾等药物补之、调之、益之、和之。常用药物有人参、黄芪、白术、山药、女贞子、熟地黄、当归、何首乌、白芍、枸杞、麦冬等。 (二)常用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沙参麦冬汤等。 二、清热解毒法 《素问、三部九侯论》:实则泻之。热毒是肿瘤的主要病理病因之一。特别中晚期患者,常有肿瘤发热、痛肿,及邪热瘀毒内蕴等症的表现。清热解毒药可控制和减轻肿瘤周围的发炎反应和感染,同时也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是治疗常用法则之一。邪热耗损阴液,也可配伍滋阴凉血药。 常用黄芩清上焦肺热、黄连清肠胃热、黄柏清下焦热、山栀子清三焦热、龙胆泻肝热、大黄泻脏腑积热。 三、活血化瘀法 《灵枢、百病始生》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肿瘤病人普遍存有瘀血症状,活血化瘀法能改变异常血流,降低血浓度;亦可对瘀血引起的发热、出血、疼痛达一定治疗效 果。 常用中药有三稜、我术、丹参、苏木、鸡血藤等。 四、软坚散结法 《内经》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 肿瘤行成,具结成块,中医利用:清热散结药治热结、理气散结药治气结、化瘀散结药治瘀结。 一般味咸的中药可使肿块软化。常用中药的性味为牡蛎、鳖甲咸平、土鳖虫寒咸、瓦楞子苦咸、五倍子酸咸。 癌症手术后的中医调养 癌症手术为最直接切除病灶的治疗方法,但术后机体环境的平衡也被打破,致使出现正气受损、气血耗伤、阴阳失衡、免疫力下降等问题;且因手术存在侷限性,无法彻底根除隐匿的癌灶细胞,故配合中医扶正与袪邪理论,以增加减毒治疗来抗癌细胞的复发及转移。 一、癌症术后常见的副作用 (一)病人常出现疲倦、说话乏力、呼吸短促、全身无力等虚弱现象。 (二)因手术造成的机体疼痛、及神经血管异常状况。 (三)手术施作的侷限性,常发生于日后产生癌细胞的复发及转移。 二、癌症术后副作用的中医病机及辨证 中医认为癌症术后正气耗伤,脾胃虚损,阴血亏虚,致使后续的治疗过程中出现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及阴虚内热等症状。故在初期运用扶正补虚、益气养血中药,中后期运用益气活血、散结解毒中药清除残留肿瘤细胞,以收治疗佳效。 三、癌症术后中医治疗方法 (一)体虚以扶正为主,用人参、白术、黄耆等补气药,配合沙参、麦冬、玉竹等药物滋阴。 (二)手术后的疼痛可运用川芎、赤芍、丹参、乳香、没药等活血化瘀药物来辅助治疗。 (三)对抗复发性转移则配合中医袪邪疗法,常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 放射线治疗后的中医调养 放射线治疗是利用具高热量的放射线来杀死癌细胞,但其矛盾又在于肿瘤放射治疗剂量与正常细胞组织耐受量之间无法平衡。放疗不可避免会损伤人体的正常组织,导致全身和局部的症状、免疫抑制等副作用而影响疗效。故中医结合的疗法着重在三大方向:减轻副作用、增强肿瘤细胞对放射的敏感性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期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成效。 中医注重辨证,根据肿瘤患者在手术、放疗、及化疗前中后期的不同症候、体质变化,来扶正祛邪同时顾謢胃气,可以增强治疗的顺应性,因此中药的辅助治疗在西医治疗中的不同阶段,同样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医药的治疗不仅增加疗效和减轻副作用,并且也大大提高了疗程的顺从性。 应用中医药辅助治疗癌症,明显缓解西药治疗之毒副作用,并提升患者自身抗病能力,进而改善病人生活品质,延长患者生存期。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zp/16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疏调学术论坛疏调人体气机治疗法学习心
- 下一篇文章: 一个冷门低调的中药拐枣,5大用处你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