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GAP规范化栽培技术
白癜风的药物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60465.html 1 选地、整地 丹参是一种深根性植物,根系发达,可达土壤40~60cm处,因此建议选用质地疏松且土层厚实的沙土栽种,以利于丹参根部生长。整地一般安排在秋季作物收获后,首先要进行土壤耕翻。如遇干旱季节,则需在耕翻之前浇适量水,让土壤保持湿润状态,之后再进行耕翻整地工作。其次,结合整地进行施肥,每m2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kg。整地后起垄,按照地块坡向制作平畦,宽~cm,高15cm,然后打细耙平畦面土块,并留出30cm宽的排水沟。 2 育苗移栽 育苗移栽之前,科学选种十分必要。一般情况下,要选择成熟饱满、无霉变、无病虫的种子来进行育苗播种。具体的育苗移栽过程如下。 一是育苗。①苗床准备。苗床土以较为肥沃的细沙土为宜,可在沙土的基础上铺上细沙土,施1kg/hm2厩肥,再深翻20cm以上,耙细整平,做畦(宽1.0~1.2m), 浇水。②播种。丹参的播种季节一般在4月下旬。种植丹参时,要将种子撒播在苗床上,一般按30.0~45.8kg/hm2的播种量来播种。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播种,如开浅沟(沟深0.5cm,宽5.0cm,然后用铁锨轻轻将地面拍打铺平,或者用钉耙轻耙铺平, 盖上麦草,由此达到保墒、保温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丹参播种后要及时观察土壤的湿度,确认土质是否适合种子发芽和生长,继而来判断浇水的次数和频率。待苗大约长出2片叶子时,需及时移除麦草,但需使苗床保持一定的湿润度。③壮苗。若土壤肥力较弱,导致幼苗生长态势不佳,则需要在苗长出四五片叶时,对苗床浇水施肥1次,建议选用 二铵(4kg/hm2)或者腐熟的人粪尿(kg/hm2)。 二是移栽。①大田准备。移栽前,首先要选择一块适宜的大田,施腐熟厩肥kg/hm2,然后进行深翻,整平做畦,畦宽1m。②移栽。移栽分为春栽和冬栽,冬栽时间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移栽时要遵循“早移栽,早生根,翌年早返青”的原则。栽种时按照行距25cm×30cm挖种植穴或者开小沟,沟或穴深以苗根能伸直为宜,培土至微露心芽即可,密度在12万~15万株/hm2。栽种时要注意观察土壤墒情,适量浇定根水,切记不要漫灌。 3 田间管理 ①中耕除草。中耕主要是对土壤表层进行疏松,一般结合除草在降雨后进行。在丹参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一般需要中耕除草3次:第1次除草在4月进行,可用手拔除杂草或者用铲子松土,注意避免损伤幼苗,一般松土的深度在3cm左右;第2次除草在6月,此时中耕深度可把握在5~7cm,要在确保杂草全部清除干净的前提下,保持土壤疏松;第3次除草在7—8月(丹参叶封垄后)进行,即叶子超出地上部分30cm高时,需要用锄头深锄7~10cm。此后,如再遇到长出的杂草,则可随时拔锄。 ②追肥。在中耕除草的过程中,施肥两三次。可在植株旁挖窝或在行间开沟进行施肥,施肥时间和中耕除草可同时进行,以帮助植物补充营养,促进根部生长。一般情况下,第1次以氮肥为主,第2次、第3次主要施磷钾肥,每一次施肥后都要及时盖土。 ③排灌。排灌工作是丹参种植工作中的重点,一般在出苗期进行。丹参最忌积水,积水容易诱发烂根病,雨季后要及时疏通排水沟,将积水全部排干净,防止根部腐烂,确保根部正常发育。如遇干旱季节,要及时开小沟浸灌,切忌大水漫灌,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喷灌方式,保证土壤的湿润度。另外,如果在苗期遇到干旱,必须及时对丹参进行灌水,为丹参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4 摘蕾促产 摘除花蕾能够抑制植物生殖生长,转而促进植物营养器官生长。丹参属于不以种子、果实做药的中药材,可以通过摘蕾技术,提高其产量。试验表明,丹参在施肥、播种、浇水等措施相同的情况下,摘掉花蕾比未摘花蕾的鲜根增产12.98%~18.75%,干根增产20.00%~22.22%。 5 丹参病虫害防治 ①根腐病。根腐病一般出现在5—11月,尤其在高温多雨季节频发。在植株发病初期,须根、支根会先变褐色,腐烂,然后逐渐向主根蔓延, 导致全根腐烂。伴随着根部腐烂越来越严重,地下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整棵植株枯死。防治时必须注意做好雨季时期的排水工作,在植株发病初期及时斩断病株,如果病株较多,可选用50%杀菌灵可湿性粉剂~0倍液进行灌根。 ②根结线虫病。根结线虫病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发病时会吸引根结线虫寄生,导致根部长出许多瘤状物,进而导致丹参植株出现生长缓慢、矮小的情况, 叶片变*,严重时甚至全株枯死。可采取轮作制种植方法进行防治,通过在同一块地种植丹参和禾本科作物,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同时,可采取土壤消*的方式,用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撒3.~5.kg/hm2,然后将其翻入土壤。 ③叶斑病。叶斑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害,一般从5月初开始发生,6—7月是该病发病最严重的季节。在植株发病初期,叶片会出现深褐色的病斑,以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为主,而后斑点越变越大,严重时还会导致叶片枯死。叶斑病的发生与土壤土质有一定关系,因此,可采用与其他作物轮作的方式来预防该病发生;同时,要定期对田园进行清洁;通过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发现田间出现病株时,立即剪去发病的叶子。 ④蟒蟾和银纹夜蛾。蟒蟾和银纹夜蛾都是丹参生长中常见的虫害。蟒蟾一般在夏季多雨时会大量出现,其通过咬食丹参的根部,导致植株枯萎甚至枯死。而银纹夜蛾在7—8月危害最为严重,幼虫会咬食叶片,影响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害虫一般在6—7月成批出现。整地时,使用1.~2.kg/hm2*死螺,将*死螺翻入土壤实施消*;也可以使用充分腐熟的厩肥;或者选用物理方式,如利用灯光诱杀害虫成虫。 6 丹参采收与加工 ①种子采收。春栽的丹参一般在种植当年7月上旬进行采挖收割,一般按照种子的成熟情况先后随时采收。首先在地边套上一层塑料布,再用剪刀将成熟的果穗剪下来放到塑料布上, 全部装满后将其运回。种子采收必须在避免果穗遭受雨淋的情况下进行,并要做好种子的干燥保存工作。 ②加工。一般情况下,采收加工在当年10—11月地上部枯萎或第2年早春前进行。首先,可将地上茎叶全部除去,在除茎叶的一端开一深沟,使参根露出,顺畦向前挖出完整的根条,防止挖断;其次,挖出后修剪根茎,选择完好的丹参条进行暴晒,暴晒过程中要求不定时翻动,确保丹参条的晾晒均匀; ,把晒得七八成干的丹参扎成小把进行二次暴晒,直至完全干透。 (选自《乡村科技》年11月中旬刊文章《丹参GAP规范化栽培技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cd/11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