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部分图片选自网络。

明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重阳节最早叫「重九」,古人敬畏天地,认为“九”是大吉的日子,重九这天是一年里最吉祥的日子。

最吉祥的日子,要做最吉祥的事。

在先秦前,重阳主要用来祭祀天地先祖,而后演变为登高、饮酒、赏菊、插茱萸,在唐代被定为正式节日。

其中的酒有些特殊,一定要是重阳节采摘的菊花酒。

菊花被称为“延年客”,又叫“节华”,在重阳这日最得时令之气,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正经菊花酒要酿够一年的,头年重阳采菊花和枝叶,放入黍米中酿制,第二年重阳节就能饮用了。

但我严重怀疑这是古代人为了喝酒想出的......因为中国人实在太爱喝酒了。

据考古发现,早在年前,人们就喝上啤酒了。

几千年来,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

酒竟然来源于中医?

关于酒的传说很多。

有说是猿人偶然发现的,还有人说是天上的酒星酿造的。

我国是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最开始是用于中医治病。

酒为百药之长。

马王堆出土的最早古方书《五十二病方》,记载了40多个用酒的方剂,说明在春秋战国,已经大量使用酒来治病了。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酒的记载更多。

到了三国,华佗发明了“麻醉散”,以酒送服,能使全身麻醉,比欧洲的全身麻醉剂早了多年。

还有用来防病的“屠苏酒”,除夕夜喝上一杯,第二年就不会生病。

“一人饮全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堪称居家必备良药。

魏晋时有了药酒,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苦参酒、蝮蛇酒、海藻酒等多种药酒。

宋金元时期,酒在饮食养生方面迎来发展。

草原的马奶酒,羌族的枸杞酒,东北的松节酒、虎骨酒,大漠的鹿角酒,西南的乌鸡酒......饮酒成为人们日常。

*酒才是酒祖宗?

现在人多喝白酒,其实中国传统酒文化指的是*酒。

*酒在商周时期诞生,鸿门宴上喝的是*酒,李白和武松喝的是*酒,连江湖人士必点的女儿红也是*酒。

*酒用小米、稻米、玉米等为原料,经古法发酵而成,度数偏低,所以古人经常能“千杯不醉”。

秦汉时,喝酒已经广泛普及,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后,就去开了个小酒馆糊口。

*酒在中医里是药,有养胃健脾、和血行气、调经止痛等功效。

好的*酒能养生,《本草纲目》记载“酒,天之美禄也,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

陕西现在还流行冬天喝*酒。

用生姜切片,加一把枸杞、几粒冰糖,放*酒里煮开,有种特殊的香气。冬天喝一杯,全身都暖洋洋的。

白酒出现后,*酒日渐式微,现在出名的有浙江绍兴的花雕、女儿红,陕西的杜康、西风等。

白酒是个混血儿?

白酒又叫烧酒,是中西结合的产物,从发明到 ,只有四五百年历史。

白酒崛起于元代,蒙古贵族好烈酒,蒸馏提存后的白酒度数高、口感强,正适合蒙古人。

元朝皇帝几乎没有不爱酒的,一个赛一个能喝。

元武宗嗜酒如命,英年早逝只活了31岁。他后面的皇帝,在酒场前赴后继,大多也壮烈牺牲了......

元朝灭亡后,文人*客吸取前朝经验,宣称白酒有*,*酒又重回顶峰。

粮为酒之肉,酒的酿造易受粮食产量影响。

*酒原料为大麦、小米,多为主粮,白酒则可用高粱杂粮。

后来战乱饥荒,酿*酒的老作坊大量倒闭,白酒则随着工业化愈发兴旺。

到今天,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白酒受到商业人士青睐,成功逆袭成为主流。

除了上面两种,还有其他种类丰富的酒。

汉代王公贵族流行喝葡萄酒,类似的还有桑葚酒、甘蔗酒等果酒。

唐代注重养生,流行喝各种药酒。

《千金方》有关酒的方剂有种,药酒就有63种。素的有枸杞酒、地*酒、丹参酒,荤的有蛇酒、鹿骨酒、猪苦胆酒......基本能想到的药材都被唐朝人泡过。

清代认为酒能通神,在对应的节日饮酒能达到天地人和、祛除病邪的功效。

比如端午喝雄*酒、菖蒲酒,重阳喝菊花酒,除夕喝屠苏酒。

你都在哪些节日喝过酒?

参考资料:

1.酒为百药之长[J].吕中茜.湖北中医杂志.(10)

2.酒文化与健康饮酒[J].姜昭甫.武汉商界.(04)

3.对我国饮料酒分类的研究[J].马佩选,张燕,李燕.食品与发酵工业.(04)

4.《*帝内经》“酒伤”理论析要[J].禄保平.浙江中医杂志.(04)

往期回顾

本作品版权归福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到任何平台

注: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目前福铃发布的平台包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cl/11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