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ldquo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继~年 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后 经过七年试点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于今年全面推开 这不仅是进入新世纪后的 次全国性中药资源“家底勘察” 更肩负着新时代国家战略使命 目前,普查工作已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个县展开,参与人数达数万人,运用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轨迹记录设备等现代高科技手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璐琦,担纲这一浩大工程的总指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不仅要摸清中药资源家底,更重要的是,要把普查与中药产业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结合在一起,把普查与整个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在一起,把普查与中药资源长效监测机制建立结合在一起。”*璐琦强调。 数据覆盖 为*策制定提供系统依据 距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时隔已久。近十多年来,我国中药产业快速发展,中药资源用量急剧增加,不少资源濒危,环境的巨大变化也致使中药资源分布和栖息地发生改变,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巨大压力。家底不清、信息不对称,令中药资源保护措施和产业*策制定依据不足。 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鼎力支持下,*璐琦带领专家组成员,经过多次深入调研讨论,完成顶层设计工作——形成《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划》,明确普查任务和要求等。 “此次普查主要任务有四:一是要探明中药资源的种类和分布,以及个重点中药材品种的资源总量。二是要进一步调查中药资源相关知识,如民间对一些药材的特殊用法等。三是要建设一批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目前,多种野生中药材濒危,解决资源稀缺问题最终得靠人工种植,所以通过普查遴选种植基地成为当务之急。四是建立中药材资源动态监测机制,保证信息通畅。”*璐琦介绍说。 目前,普查工作已取得巨大进展。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办公室发布的《中药资源普查年度报告》,截至年12月,中药资源普查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个县,占全国县级行*区划的近二分之一;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已汇总到近1.3万余种野生药用资源、种栽培药材、种市场流通药材的种类和分布信息,可估算出《中国药典》收载的种药材的蕴藏量;新发现73个新物种;基本建立起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和种子种苗繁育体系。 图为*璐琦院士(左三)与普查队员野外考察中。 跋山涉水 为资源保护汇集一手资料 在上述令人惊叹的数字背后,是*璐琦等专家和普查队员们共同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对*璐琦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副主任张小波说,在开展中药资源普查的几年中,除了在北京的日常繁杂工作及科学研究以外,*璐琦每年大约有一半的时间坚守在野外普查一线,进行监督检查、技术指导。他走过了多个普查县,对中药材是否道地、在哪些地区分布了然于胸,谈论起来如数家珍。 图为普查队跋山涉水采集样本。 “我在行走中也收获良多。考证古籍中关于中药材及产地的记载,发现药用植物新品种,探究中药种植问题的解决思路……”*璐琦说,很多发现对相关研究都有所启发,有些还成为其研究新课题。 在湖南省浏阳市,有一位热爱中医药事业而“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老人——刘宗裕。他曾全程参与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尽管现在年龄大了,且家里人不支持他参加此次普查,但为了自己心爱的事业,刘宗裕依然选择加入到此次普查队伍中。 图为普查队员合力采摘药材中。 普查中,刘宗裕跟着年轻队员们一起翻山越岭。“大家经常问这问那,刘老师都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他让我们少走了好多弯路:他的安全知识让普查队伍中没有人员受大伤;他熟悉植物习性,让我们采集药材有的放矢;他熟知各种药材的生长采收季节,保证了我们不会错过完全标本的采集时节。最难得的是,他熟悉浏阳地域内的珍稀罕见品种,采集标本可直奔‘主题’,为我们节约了很多时间。这种感觉真是爽!”浏阳市普查队队员谢宗明说。 在查看资料时,一幅照片让记者印象深刻:暴雨中,一位女队员弯着身子护着怀中的资料以免淋湿,旁边的队员正撑开雨衣帮她遮雨…… 图为*璐琦院士在普查一线技术指导。 事实上,普查中遇到风雨是常事。雨后山林泥土松散,背着普查工具的队员们在这种环境中随时都可能摔跤,大家常常相互搀扶,攀着树枝、藤蔓一步步前行……尽管条件艰险,队员们却“苦”并快乐着,因为他们在做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 “勾股弦定设样方,珍稀草木高阁藏。襟衾尽沾风雨露,唇齿犹留面包香。蜱蛇蚊虫不为险,为使自然沐琼浆。不负胸中凌云志,勇挑重担好儿郎。”吉林蛟河普查队这样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担当。 图为普查队员在峭壁上采摘药材。 成果转化 为产业发展催化全新动力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进行了近七年,在全国31个省份建设了由28个省级技术服务中心,以及由66个县级监测站组成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 “普查成果已落实在服务中医药事业发展、保障中药用药安全、药材标准制定以及中药新药注册等方面。”*璐琦指出。 中药材价格暴涨暴跌,中药材质量难以保证……随着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逐渐完善,这些行业痼疾将得以根除。“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可以提供信息服务,明确生产区划。未来,希望系统能进一步提供有利于药农种养殖、销售的信息。”*璐琦说,此外,监测站还能为当地提供中药材检验检测服务,为药农提供技术培训。 在普查的同时,我国还积极开展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在20个省份建设了28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主基地和余个子基地,目前已繁育中药材新品种逾20个。 依托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我国在中药标准制定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截至目前,中药资源中心共主持或参与制定ISO国际标准10项,其中主持7项,获ISO正式发布国际标准4项。年4月,中药方面的 国际标准——人参种子种苗国际标准颁布;年7月,中药材重金属检测国际标准颁布,作为世界 植物类传统药材重金属国际标准,该标准有效消除了中药贸易壁垒。此外,白术种苗、丹参种子等9种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国家标准已完成报批;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编制通则等6项行业标准已由商务部发布实施,中药材种子种苗、道地药材标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等余项团体标准发布。 普查工作促进了中药资源相关学科的发展,参与普查的专家、学者、普查队员已出版本专著,在国内外多家期刊发表千余篇论文。 *璐琦表示,资源普查成果转化的集中体现就是编纂《中国中药资源大典》。 特别值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pj/12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紫丹活血胶囊
- 下一篇文章: 药都资讯安国大集地产药材行情快讯白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