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苗选用(一)种子育苗移栽将丹参种子播种于生长条件较好的苗床上,培育成种苗,一般在6-7月随采随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或翌年3月将种苗移栽大田。

(二)芦头繁殖芦头繁殖的适宜时间为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至翌年3月。选择长势较好且健康的植株,将主根茎、粗根切下作药用,径粗在0.6cm以内的细根茎、连同根茎上的芦头作种子,种株根据新芽和根茎的自身发育情况,大棵的苗分割成3~4株,小棵的苗分割成2株或不分,然后与采挖同步直接栽于大田。(三)根段直播在秋季收割时,预留作种根的地,在翌年3-4月挖出,选取健壮、无病虫害发生、皮色鲜红,且直径在0.7~1cm的新生根作为种根。选取种根根条中上段或萌芽力较强的部分,剪成长度为5cm以下的根段为种材,其他部分作为药用。根段应随时挖、随时剪、随时栽,栽于大田时将根段上端保持向上,栽后覆土约3cm。(四)根段育苗根段育苗是以根段作种,在冬季用小拱棚、早春用阳畦进行育苗,于4-5月移植大田的一种方式。根段育苗的特点介于种子育苗与根段直播之间。(五)种子直播种子直播通常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事先将地锄几遍,然后再将籽粒平均撒在地表上,也可在3月选择条播或穴播。穴播时先挖穴,行距30~40cm、株距20~30cm,每穴种5~10颗种子,盖浮土2~3cm;条播时先开沟,行距30~40cm、沟深3~4cm,沟内撒种,盖浮土2~3cm。二、大田栽植(一)地块选择丹参对地块的要求并不严格,如果想要达到高产、优质,栽培丹参的土地必须达到土层厚实、地质松散、排灌条件良好、光照充足、干净卫生的条件。土壤以沙壤土、壤土地块为宜,以向阳斜坡地或地势较高的平地为宜。

由于地下虫及根结线虫对丹参生长为害很大,所以虫害比较严重的区域,应结合整地做好土壤管理。每m2用50%辛硫磷乳油~g,加10倍水喷洒于25~30kg的细土中,经充分搅拌后成*土,均匀撒于地表。或者使用土传管稼套餐。

¥2土传管稼微生物菌剂小店月销量¥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四)深耕深松除秋季在秋作物田中直播种子的田块外,其余类型播种栽植的地块都必须用人工或机械进行深耕或深松,耕作深度在35cm以上,然后整细耙平。目前有深耕和旋耕两种耕作方式,旋耕耕层过浅,不适宜丹参根部生长,种植丹参必须深耕或深松。(五)做畦起垄拟种丹参的地块,整细耙平后依据不同的种植模式做畦或起垄。(六)覆盖地膜地膜覆盖是目前丹参冬前或早春种苗移栽田实现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丹参地膜覆盖分为先铺膜后栽植和先栽植后铺膜两种形式。(七)四周挖沟排水不是很好的地块需要在大田周边开挖排水沟。三、田间管理(一)及时中耕种植丹参一般每年要中耕3次。3月中旬至4月上旬返青或幼苗高10cm左右时进行1次浅锄(2~3cm),5月上旬开花前进行1次中锄(3~4cm),5月中下旬封行前进行1次浅锄(2~3cm),封垄后停止中耕。(二)适时揭膜对于冬前或早春移栽时大田覆盖地膜的地块,应在丹参返青后的4月底5月初地温升至18℃时,完全揭去地膜,有利于最大程度地提高其产量和品质。(三)适时追肥底肥充足的地块,生长期一般不用追肥,但如果出现底肥不足或生长期有脱肥现象时,应在生长期结合中耕追肥2~3次。(四)摘除花蕾非留种地块,应及时剪除花蕾。4月中旬开始,在丹参主轴和侧枝上用手或剪刀剪除刚抽出1~2cm长的花序,每隔10d摘除1次,连续进行几次。摘除花蕾在上午9时以后进行,不宜在有露水时操作。留种的地块,需保留健壮的花序,疏除弱小的花序。(五)植株管理凡留种的地块在剪收过种子以后,宜于夏至至小暑期间将全部茎秆齐地剪掉。

(六)抗旱排涝5-7月为丹参正常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需水量最大,同时也是丹参易发生旱灾的时候,持续旱灾会影响丹参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减产。此时遇到大旱灾,应当及早向垄沟内放水渗灌或喷淋,严禁漫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pj/14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