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尿*症患者不想透析,问我有什么办法。我了解了他们的病史和用药史、算了一下他们的滤过率之后发现:有的确实必须透析;而有的则不是,有条件应用保守疗法。

目前应用保守疗法的尿*症患者还不少,今天就介绍一下。

什么是尿*症保守疗法?

肾脏有6大功能,保守疗法是在肾功能重度衰竭后,用药物来弥补这6大功能,同时搭配饮食管理:

1.排*功能:口服氧化淀粉等吸附剂,减少体内的尿素氮等*素;

2.排水功能:利尿剂,尿量正常者不需要;

3.活化维生素D:活性维生素D补充剂;

4.促造血功能:皮下注射促红素,或是口服肾性贫血药物,提升血红蛋白;

5.调节电解质:降磷药、降钾药;

6.调血压功能:应用降压药,降低肾性高血压。

这些药物不是都要用,取决于有没有对应的并发症。

同时,应用中医药改善肾脏的功能。肾脏的这6项功能,前2项由肾小球完成,第3-5项由肾小管完成,最后一项由球、管之间的球旁器完成。尿*症期各个肾脏组织都缺血缺氧,应用活血的中医药(红花、丹参等中药进行搭配),有助于改善球、管和球旁器的缺氧状态,提升六大功能。

另外,尿*症患者需要限制饮食: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以控制尿素氮水平;并限制高磷、高钾食物,以控制血磷和血钾水平。

哪些尿*症患者,适合保守疗法?

在年之前,尿*症的保守疗法非常兴盛。因为当时的透析费用并不能报销,昂贵的透析费用是我国人均收入的3-4倍,多数尿*症患者透不起,几乎是全员应用保守疗法。

如今透析的经济负担没有当初那么大了,但透析也并不是尿*症的唯一选择。我国统计出来的尿*症患者有多万,而透析室里的患者只有70万,可见保守疗法仍不容忽视。

适合保守疗法的尿*症患者,主要包括:

1.透析禁忌症患者

比如颅内出血、颅内压升高、活动性出血患者,因为透析需要抗凝,此时身体处于易出血状态;

比如低血压患者,透析会进一步加重低血压;

比如休克患者,迫切需要血液供应,经不起将血液引出体外;

比如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也经不起将血液引出体外。

2.可透可不透的患者

按照指南划分,肾小球滤过率15以下为肾病终末期,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尿*症。此时就可以进行透析,也就是“早透析”(预防并发症发生)。

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最佳的透析时机是滤过率6-8之间(和早透析的生存率相同,而花费更少、生活质量更高)。

也就是说,肾病进展到尿*症后,从“可以透析”到“必须透析”之间,还有7-9个滤过率单位的逐步减退时间,这个“可透可不透”的时期,就是适合保守治疗的时期。

关于尿*症保守治疗,有几个误区:

误区1:保守疗法可以恢复肾功能

保守疗法的主要目的,是以不透析的方式延续生命。至于肾功能是否能恢复,则取决于肾脏是否存在急性损伤。这是不一定的,需要看该患者的损伤类型,50%-60%的尿*症有急性损伤。

误区2:保守治疗会持续到生命的最后

这也是不一定的。前面说了,当“可透可不透”发展到了“必须透”,仍然建议启动透析。除非有透析禁忌症、或是肾功能得到了逆转,才会一直应用保守治疗。

误区3:保守治疗后还是要透析,没有意义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可能觉得尿*症那么严重,进展会非常快,其实不然。尿*症只是很严重,而不是进展快。

论进展速度的话,肾病综合征、肌酐刚升高不久的患者,进展更快,滤过率动不动就下降几十、甚至降幅上百。而当滤过率只有十几的时候,一般就降不了那么多、那么快了。

因为到尿*症时,多数肾脏细胞已经死亡、血流也少,以致于致病因素——免疫炎症失去了生存环境。直白点说:就是肾脏太贫瘠了、连病魔都活不下去了。

实际上,很多保守治疗的尿*症患者,肾功能是缓慢降低的,可能持续数年之久。否则,我国万尿*症只有70万透析,剩下万去哪了?不可能都做了肾移植。

保守疗法的生活质量高不高?

许多患者甚至医生都对这个问题有争议,但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就像问“热闹的生活是不是质量高”?有的人喜欢热闹,喜欢街头吆喝声、享受孩子打闹嘻哈声,那生活质量就高;有的人则对此烦得不行,更享受那种北欧国家一般的静谧,答案就截然相反。

所以这要看该患者,如何权衡保守治疗的优缺点:

优点:不用透析,生活出行较为自由。

缺点:需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pj/14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