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铺出致富路
温馨提示: 本文大约需要占用您3.5分钟 山东高青县有个唐坊镇,唐坊镇有个荆官村,世代以种植小麦、玉米为生,近年来也没有其他产业。 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余户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元。 两年前,高青县供电公司的赵炳臣被派驻到这里任“ 书记”。他考察一番后,发现这里的地质并不差。 看到全县好几个地方靠种丹参致了富,他就想:我也要带着乡亲们种丹参。 打起铺盖往村里搬的时候,爱人三阻五挡没拦住,坐在床头抹起泪来:“你说你在城里干了一辈子电,临退休了还要去农村种丹参。不要说乡亲们不信你,我都觉得不靠谱。” 赵炳臣是个拿定主意轻易不改的人:“当了这个村的书记就要把村子当成自己的家。家里穷了,咱想办法富起来,大家怎会不同意呢?” 他没想到, 个不同意的竟是村里最有威望的老人刘志珉。 “丹参种不出来,我就去你家吃饭。” 年9月,正是村里每家每户收获玉米的时候,之后种上小麦就可以安心过年了。 赵炳臣心急火燎地找到村*支部书记陈东,又喊上村两委委员和村民代表开会。 赵炳臣 咱赶紧动员乡亲们,把南坡亩土地流转出来当试点,来年3月份种丹参。 陈东 我大喇叭都吆喝两天了。让土地闲置一冬天,大伙有意见。 赵炳臣 种丹参也有季节性,乡亲们种地最清楚,把道理摆明了应该没问题。 陈东 现在是一户看一户,大家看珉叔,把珉叔工作做通了,就好说了。 赵炳臣 珉叔是谁?走,咱找他去。 珉叔叫刘志珉。62岁的他干了一辈子庄稼地,种植技术相当有一套。大家遇到地里的事儿都问他,尊称一声“珉叔”。 刘志珉家里没人,赵炳臣在玉米地头遇上了他。没说两句话,刘志珉就生气了。 刘志珉 我都没见过丹参长啥样,让别人去种吧,我不稀罕。 赵炳臣 老哥的地是南坡 的,流转给村集体,土地有租金,丹参挣钱了还有分红,多好的事情! 刘志珉 我种了一辈子地,虽然钱不多,可是很稳定。要是丹参种不成功,租金哪里来?分红哪里来?我不就鸡飞蛋打了?不行! 兜头被泼了一盆冷水,赵炳臣有些气馁。 这天,他走在街上和村民聊天,大家都说:穷怕了,其实挺想试试的。但珉叔不松口,大家伙心里不踏实。 赵炳臣想,还是大伙的利益重要。 第二天,他找上门去将了刘志珉一*:“要是种丹参不成功,你的损失我兜着。敢不敢试一试?” 刘志珉思考了两天也有点动心,借势就同意了:“好,要是没粮吃了,我到你家吃饭去!”接着就在流转土地的协议上签了字。 村民们看到种地“老把式”珉叔带了头,也都积极响应起来,亩土地很快流转了出来。 那一阵,赵炳臣整天带着大伙翻地晾晒,就等着开春种丹参了。 可是他又遇上了一件更棘手的事—— “田里杂草长得旺,丹参却蔫了” 年3月,赵炳臣在地里忙活了20多天没回家——买丹参苗,整理田垄,浇水施肥覆地膜。 这下把他爱人气了个够呛:“孙子就我一个人带,你要累死我啊?” 可赵炳臣的心思全在地里,想想再过7个月就是满眼的丰收景象,他就感觉特别欣慰。 但过了没多长时间,他就慌神了。 那年6月,雨水比往年多了4成。地里的杂草长得特别旺盛,可丹参的叶子却全蔫了。 赵炳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以为遭了什么灾,村里也开始有人说闲话。他连忙请来了高青县农业局产业办主任王少山。 王少山从事农业技术指导多年,是全县有名的专家。来到丹参地里左瞅瞅、右看看,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王少山 这是涝根了,加上天热水汽一蒸,叶子不蔫才怪。 赵炳臣 我还以为雨水足对丹参生长有好处呢。 王少山 丹参最怕水涝,得赶紧排水。你们光有种丹参的热情,但技术不过关,得多学习。 赵炳臣 那我们就聘请你这个专家了,经常来给上上课。 多亏排水及时,过了不久,丹参就恢复了长势。一直盯着熬了好几个昼夜的赵炳臣这才放下心来。 这期间,刘志珉没再说一句风凉话,主动招呼了一帮村民来帮忙,又除杂草又挖沟,还对赵炳臣说:“这和种庄稼一个理,难免遇上个磨难。没事,一起挺过去。” 打那以后,隔个三天五日或是到了丹参的生长关键期,赵炳臣就请来王少山,在地头上摆起小白板,为大家讲授种植知识。 此后,丹参再也没生过病。眼看着丰收在即,大伙都很高兴。 这时,赵炳臣又有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 “再扩大规模,让丹参产业旺起来。” 年11月,荆官村的丹参获得了大丰收。一条条红彤彤的丹参又长又粗,就连外村种植多年的农户都来参观。 刘志珉也乐开了花:“看这参长得真喜人,我流转出去的土地租金挣一份,在合作社里打工种丹参又挣一份,到年底再加上分红还有一份,这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赵炳臣在心里合计了一下:这一季丹参收下来,足足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0万元,村民分到手里马上就能超过脱贫线,他也完成了“ 书记”的任务。 可他又想:钱分了后,这老旧的村容村貌怎么改变?村里的9家低保户的生活如何保障?还有,发展后劲哪里来? “得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让村里的丹参产业兴旺起来,把致富的路子拓宽一些。” 他找到陈东商量,又动员了村民,很快达成了共识:先少分一些红,留下资金来改变村容村貌,扩大丹参种植规模。 从年初春开始,赵炳臣就张罗着修路、安路灯。文化广场建起来了,文化墙立起来了,还修起了门球场,成立了舞蹈队、门球队、太极拳队…… 每到傍晚,劳作了一天的村民聚在一起载歌载舞,让四里八乡羡慕不已。文化广场也被评为“山东省明星健身站点”。 这期间,丹参种植面积又扩大了一倍多,还增种了30亩桃林、40亩果树。刘志珉看着大片的丹参、果树,心里难忍激动:“这个路子走对了,我赞成!” 两年下来,荆官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元,比全县农村平均收入高出了不少。 赵炳臣的爱人也开始支持他:“没想到你还是个种地好手。” 供稿单位:国网山东电力 淄博供电公司远德亮 责任编辑:朱安达徐乐旸 国网君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ncanf.com/dspj/4411.html
- 上一篇文章: 牛洱源这个村不种大蒜,改种紫丹参和烤烟
- 下一篇文章: 产地快讯鱼腥草合欢皮覆盆子